大盘昨天缩量调整,成交量萎缩到1.1万亿。还是我们讲的,没量,就是小幅震荡,难上难下。大盘的整体结构,并没有太大变化,仍旧是震荡格局。
胜负手其实是银行。银行绑架了大盘,让大盘失真。近期银行持续上涨,指数比较好看,但是个股相对来讲,其实大部分都走势很一般。银行只要连续涨,就说明市场信心不足,防御心态占优,赚钱效应就很差。不过,银行在6连阳之后,昨天出现了明显的滞涨,这里调整的概率加大。
而一旦银行调整,钟摆就要反转,这个时间点应该不会太远了。
当然,最终还是去取决于成交量。如果大盘成交量依然不足,那么,大概率还是小幅震荡,快速轮动的。而如果能放量,赚钱效应就会提升。
这两天很多人问,要不要买银行?我的观点再重复一遍,如果做价值,或许该配置一些,但是如果像我一样做波段,银行就是不行,波动率不够,比科技差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即便你想配置银行,为何总是等涨起来6连阳了,才想起去配置?跌下来你又否定了银行的逻辑了。所以说,这根本不是银行的问题,而是你自己总是左右摇摆,什么钱都想赚,看涨起来怕错过,贪婪心作祟。
明显的一波上升段之后,高位了,讲逻辑给自己洗脑,是很危险的,这就是大亏的根源。
我讲过无数次,什么板块都能赚钱,因为所有的板块,都有机会,唯独是你今天做这个,明天追那个,赚不到钱,尤其是总是在波段鱼尾入场。既想要银行的稳定,又想要科技的弹性。科技调整的时候,感觉银行好,因为银行稳步上涨,遇到科技大涨,又感觉银行太慢。于是,你就会左右摇摆,最终什么也做不好。而事实上,你看下图,过去一年涨幅最好的板块,是科技。为何很多人总是认为科技很渣呢?我感觉,主要还是入场时机的问题,总是在发酵后入场。
其实这不科技的问题,而是你做任何板块,都是这样,你没有耐心,没有忍耐力,不理解逻辑,总是情绪化的被市场牵着走,低位的时候感觉太弱,总是被最强的吸引,导致总是到了鱼尾再入场。你内心总是想规避风险想抓住主线,趋利避害,导致了你的交易变成了负贡献。你越是努力,越是创造负收益。如果是这个习惯,你做所有的板块,都会很渣,本质不是板块渣,而是自己渣。
想要稳定盈利,第一要学会的,是耐心等待,是放弃,而不是追逐。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