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事情,件件藏着委屈” 📚书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 读这本书的初衷是在职场中遇到一些挫折,让我觉得自己的内心过于敏感不自信,即使在别人眼中我拥有不错的背景和经验,但我依然无法自信的与人沟通。所以看了一些博主推荐的心理类书籍,想要找到能纠正我这种心态的方法。 这本书短小精悍,十分易读,它以《柳林风声》中的蛤蟆先生为主角,讲述了西装革履、生活富足的蛤蟆先生却陷入了抑郁无法自拔,在朋友的帮助下寻求心理咨询,探索内心痛苦的来源并治愈的整个过程。虽然听起来像是一个简单温暖的故事,探讨的主题却非常深刻:童年经历对人格的影响、自我认知与情绪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心理上真正地实现自我成长。 - 🐸你的状态,决定你的情绪 在职责下成长的蛤蟆先生,总认为父母是对的,自己是错的。童年的不快乐在长大后化为愤怒,他想挣脱却无法自拔。为了得到认可,他活成了别人眼中的开心果,但生活依旧没有善待他,终于他愤怒的打破了自己的底线。 我们会注意到身体的伤口,却常常忽视情绪的创伤。如果察觉出异样,一定要及时求助,自己有意识的拒绝伤害,避免心理问题恶化,才可能从情绪中走出来。 🐸你的情绪,决定你是否愿意走出来 蛤蟆先生在心理咨询中逐渐意识到,他的情绪和行为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过去的经历、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紧密相连。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也开始尝试去理解和接纳自己的过去。 原生家庭这个词已经被探讨了很多次,不可否认它与我们成年后的行为模式息息相关,但一味指责埋怨并不能解决问题,对自己和家人都是一种折磨和伤害。理解二者的关联和影响后,与其强迫环境变化,不如主动改变自己,努力摆脱阴影。 🐸生活能治愈的,是愿意自愈的人 就像苍鹭所说——“没人能将情绪强加给我们”。陷在儿童自我状态里,就会被情绪所困,被动接受环境赋予的一切。只有进入成人状态,理性审视情绪,才能不被过往干扰,做出合适的选择。 "只有真正了解和接纳自己,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和掌控自己的生活。" 每个人都难免会经历人生低谷期,失去信心和希望,当你感觉不快乐的时候,你需要像这样一本智慧温暖的小书,在文字中与你共情,给你温暖与治愈的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