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丘】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元好問《雁丘詞》
泰和五年,乙丑歲,宋開禧元年,1205年,史書上多用宋的年號,很少提及同時代金的年號。[泰和]年號其實只用了8年,跨了兩個南宋的年號,泰和元年對應的是嘉泰元年,泰和5年對應了開禧元年,由此能看到,嘉泰年號只用了4年,比泰和還短。
年號衹是戲說,更有意思的是,這句詞其實衹是一位16歲的少年寫的,不是寫人的情,而是寫雁的情,祇不過後世都喜歡把這句話用在描寫男女之情,我還是在想是不是用錯地方了。
元好問,這時衹是一位縣令的兒子,16歲是去應試的路上,卻懂得了世間的[生死相許]之情,怎麼看好像都有點不可思議。
這首詞很悲,元氏在唐朝本是好官,到了宋朝還是校尉,到了南宋卻到了金朝做了一個小小銅山縣令,所以這位16歲的少年心裡很悲,不能悲人,不能悲事,就衹能悲雁了。
“情為何物”,如果情真的是有形的“物”就好了,可以拿得起放得下,可以隨時間流逝而隕滅。可惜情不是“物”,不長不滅,不去不散,在人的心里,也在雁的心裡。
雁有情嗎?也許有吧,還是人讀不懂的情。就算時代變遷,人的情早已變了模樣,雁的情還是千年依舊,直教[生死相許]。(這句子中間是沒有“人”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