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万历十五年,一是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朝政体制的弊端,“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最极。”道德至上是最大的问题。法是社会发展是必然的需求。商君有言,法以爱民,大仁不仁。
其次教育于一个人的意义十分重大的。万历怠政,大明的整个系统处于半瘫痪的状态,这和教育密不可分。帝王治术,王者的教育必须王者教,并付诸实践。万历从小的教育,让他觉得皇帝就是要听取文官的意见而不能以个人主义肆意妄为,所以立储事件是皇权与“相权”
分权与集权的具体体现。
还有就是对万历皇帝深深的同情。皇帝只是中央政权的一个象征,实际的决策能决定的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一个想要改变国家内部体制的皇帝,一旦牵扯到文武百官的利益,注定受到文官的百般阻挠。不想做个空架子,做些实事,难之又难,他只能选择无为,选择做个空架子。他的内心要么选择麻木,要么忍受着煎熬。甚至不能和他所爱的人相依相偎,连死后也没能埋在一起,永远分离,也没能让自己最爱的儿子当上太子,只能听任各大官员的谏言而为,是做为一个“不存在”的君王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真实生活写照。
最后有一句突然感觉到有一句很荒诞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面选项哪个你赞同呢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