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昨天的事:
放假三天,女儿一点作业没写。看了电视剧,看了纪录片,看了好多书。
学校要求昨天全天在校自习,她不想去。说白天请假,晚上再去。于是就白天请了假,六点多时送她去上晚自习。
路上跟她说:
“好烦啊,本来打算趁放假写完一篇论文的,结果一个字都没动。”
“哈哈哈哈……”她笑得大声,我知道是说到了她心坎里。但她不知道我是有意这样说。
“我发现,计划好的事情,却没做,就会对自己很不满。这个时候,外界一有事情跟自己的意愿相违背,就会想发火,最起码会看不顺眼。”我继续说。
“那你以为我每周一都容易跟你们发火是为什么。”她笑。
“哈哈,为什么?”我故意问。
“就因为我周末计划得很好,但没有好好完成啊,甚至一点都没完成,所以就对自己很不满意。你们做的事情稍微一让我不满,我就把对自己的不满转嫁到你们身上了。”我知道当她如此清晰地表达了其中的逻辑时,就等于反思自我了,再发火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了。
“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
晚上放学回来,她兴高采烈:
“妈咪,我一晚上写完了三天的作业。”
“哈哈,效率这么高?”
“反正是完成了。”她笑。
她强调“完成”,我就知道保量不保质,不过还是说:“完成最重要。”
“我决定了!”她宣布什么似的。
“决定什么了?”我好奇。
“决定以后周末不带作业回家了,反正不写,还纠结自己没完成。”
“哈哈,我想起李大钊说“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如果学不踏实,那就玩个痛快,也挺好。”
“你……”一旁的爸比欲言又止。
“崽是既玩了又学了,只不过是顺序颠倒了一下。”我安慰他,也是说给女儿听。
今晚,我接女儿放学。她又说起作业的事情:“我如果周六晚上就把作业做完,那我会玩得更安心。”
“那试试看,调整一下?”我建议。
“就像我知道一会儿一进家门就该立刻写作业,写完会很有成就感,但还是会拖延。”
“我也这样。要不我们互相监督,我及时读书笔记,你及时写作业。”没等她回我,我又直接说,“算了,我相信你会直觉的,不需要我监督。一时做不到也没关系。你如果愿意监督我就监督,不愿意,也没事。”
“还是算了吧。”她不愿意。
“好,算了。哈哈。”
但她一回家就开始写作业了,我却并没有立刻写读书笔记。而是又整理书。把福柯推到里面去,把三联放在外面,都是躺着,既然不咋看,怎么空间利用率高就怎么来。
十二点过了,我还在整理。一本书忽然由立着变躺着了,发出很大的响声。她已经睡了,在房间里大声问:
“妈咪,什么声音啊?”
“对不起宝贝,书倒了,吵到你了。”
“可不可以先不收了啊?”她语气温和。
“好的,不收了。”
“谢谢妈咪,晚安~~”
忽然想起,今天周一,家里没有硝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