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情绪回收站发布时间: 2024-09-24 00:27:22 浏览:3 次 发布地: 武汉市 天气: 晴

        今天的心理学小课堂讲的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及其原因” Part.1 心境障碍的理论部分及最主要类型:心境障碍是一种情绪障碍,其最主要的两种类型是【重度抑郁症】和【双向障碍】 “重度抑郁症”:主要症状见图1,例子见图2 【抑郁】被形容为“心理病理中的普通感冒”,因为其发作的频繁性和较为普遍的发生率,很多人在一生中的某些时刻都或多或少的体验过(如亲友离世,人生挫折等 但悲伤的是,美国国家共病研究发现只有37.4%的个体在重度抑郁症后的第一年寻求了治疗,平均来看,人们常常在重度抑郁症【8年】后才寻求治疗(抑郁对个人生活、家属等会带来很大的破坏,尤其是重度抑郁症的人们,其生活遭受的破坏程度会更大,所以请耐心善待这些人们) “双相障碍”: 以【严重抑郁】与【躁狂】阶段【交替出现】为特征。经历躁狂阶段的人其行为和情感通常是高涨(当他/她感受到挫折时主导情绪会变为易激怒)和夸张的,可能体现出【过度乐观】,冒不必要的风险、随便做出承诺、放弃任何东西(哪怕对他/她很重要)。具体描述见图3 然而,当躁狂开始减退时,双相障碍者就必须面对躁狂阶段时造成的损害和窘境(这导致了紧随其后的【严重抑郁】)(所以这是一个无解而又令人悲痛的死循环,对吧) Part.2 “心理障碍的原因” 很重要的一点是,心境障碍(不单单是抑郁)【受基因影响】(也就是说,“你”的心境障碍并不是因为任何你的作为之类的导致的,而是跟你与生俱来的基因有关,体现为对各种事物更加敏感,看待事情更容易持消极态度等等) “心理动力学”:心理动力学认为【无意识冲突】和【童年早期】形成的【敌意情绪】在抑郁的形成中起了关键作用。弗洛伊德认为抑郁的人表现出的【自我批评与内疚】的根源在于愤怒(这种愤怒本来是指向他人的,后来指向内部,也就是自己)这种愤怒与童年期特别强烈的【依赖性关系】相关联(比如缺少父爱母爱及关怀等) “行为学派”:该学派认为当一个人经历丧失或其他重要的生活变更是没有得到充分的【正强化】且经历很多【惩罚】(即负反馈),就会导致抑郁。 重点是 1.“缺乏充分的积极强化会导致一个人感到悲哀与退缩,而这种悲伤的状态会【被关注和他人的同情强化】” 2.大部分情况对抑郁的人们做出支持反应的人会【渐渐厌烦】他/她们的情绪和态度并开始躲避他/她们(这切断了正面强化的另一个来源,而使得他/她们【陷入更深的抑郁中】) 3.抑郁的人们倾向于【低估正反馈】而【高估负反馈】(也就是小看了事情的好处而自我夸大了事情坏的结果) “认知学派”:有两个重要理论,一个是“负性认知定势”(指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消极地认为自己对生命中的负性事件【负有责任】➡️即导致不理性和过度的自责与内疚)另一个是“解释风格模型”(人们抱有一种自己没有或者很少有控制那些有意义的生活事件的能力的错误信念) 1.认知定势理论:对【自己】的消极看法 对【未来】消极的看法 消极的【当前体验】➡️这些总是预期负面后果的人们基本失去了【动机】去追求目标,导致了抑郁中的主导症状【意志的瘫痪】 2.解释风格理论:人们相信,【无论对错】,他/她们都【无法控制】对他/她们来说【很重要的未来】(这导致了失去动力) 抑郁的人们通常患有“习得性无助”--即【动机缺陷】很慢地主动做出或引发行为【情绪缺陷】显得僵化,无精打采,惊恐和痛苦【认知缺陷】即使在新的环境下(这里指比之前更好的环境)也难以改善不良行为 PS:本来解释风格还有三个纬度要说,但是我实在有点困明天要早起,就明天晚上补上不🙏🙏 #心理疾病 #心理學 #重度抑郁患者 #双相障碍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