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犹豫和她男友要不要继续 :
“我低估了我的矫情,他很好,但不合适”
“我好像听到了你对他的不满意,可以说说你不满意的点是什么吗?”
“感觉不是一路人,而且他的工作,我感觉,不太稳定。”
“所以你心里是对他有一点点嫌弃,是吗”?
“那假如你们互换一下,你觉得他会嫌弃你吗?”
“可能,不会吧。”
“假如,他换个比较稳定的工作,你会怎样?”
“我不知道,可能会好点吧。”
“嗯,我想,你内心已经有答案了。”
“那我再看看?”
“你决定。”
用心理学的视角,一个人的嫌弃,背后往往藏着内心隐秘的需求。
很多人,嫌弃父母啰嗦,自私,冷漠,其实背后真正哀伤的是,我的父母从来没有站在我的立场尝试理解我,肯定我,满足我。
同样,嫌弃另一半懒惰,不上进,爱摆烂,其实真正在意的是,在我的另一半身上没有看到希望,感受到他根本没有为将来考虑,让我十分没有安全感。
甚至是,很多人表面上嫌弃异性,无论仇男,抑或厌女,背后同样藏着深深的渴望。我对经营一段让自己满意的亲密关系没有信心,又害怕面对内心深处的真正失落,失望,只能不断通过嫌弃来压抑,让和得不到的渴求保持一定距离。
真正的不在意,永远都是沉默,冷漠,是清楚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目光坚定地凝视着所求之物,不浪费多一秒去停留,去嫌弃,去浪费精力。
也就是说,嫌弃充其量,是一种防御,是一种自我安抚方式。
当一个人,总是用嫌弃去掩盖内心真情实感,试图通过嫌弃让别人猜自己的需求,让别人感受内在的哀伤,就注定会给对方累积愤怒和不满,从而让关系也深深挫败自己。
一个能够越过越好的人,必定是一个懂得如实面对自己,并且满足自己的人。
每个人出生都自带欲望,更自带资源。只是成长过程中,我们的欲望被各种创伤掩埋,隐匿,扭曲,导致每当尝试看向自己需求的时候,都羞愧无比,都觉得自己不配,只能通过嫌弃一瞬间找到力量感。
也只有找到内在真正的匮乏,拼了命地学会自我成全,自我满足,才能将潜意识里的压抑转化为巨大的生命动力,体验真正五光十色,精彩纷呈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