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后米发布时间: 2024-11-29 11:31:15 浏览:19 次 发布地: 开封市 天气: 晴

        关于人生的意义,加缪看到的是重复,像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所以他写了《西西弗神话》;卡夫卡看到的是异变,像人变甲虫,像地鼠,像看不见长城的全貌,像永远走不到的城堡,所以他写《城堡》还有《变形记》;托尔斯泰看到的是虚无,所以他遍尝所有苦难和荣光还要在八十多岁的雪夜出走流浪,死在破旧的小火车站里;曹雪芹看到的是流散,所以他十年辛苦不觉寻常,然而飞鸟各投林,一片白茫茫。 生而为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我们在生命的很长时间里,重复、异变、虚无、流散。即便是侥幸窥得一二我们所看到的、总结的人生意义亦不敢相信。 坡翁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啊,对于宇宙,我们太渺小;对于时间,我们太短暂。王小波去世多年后李银河在悼念他的信里写自己一直在追问生命的意义,答案竟然是没有意义,从宏观上看,我们不可能有意义,但从微观方面讲,我们可以自赋意义。 后来又读到木心的话,豁然开朗。他说:好在人生无意义,这样我们才可以自赋意义。 是的,正如布鲁姆在《逃避自由》中写的:希望听到别人告知的人生意义,其实是在逃避自由。 对,我们应该自赋意义。 这就是萨特书写的自为的存在,即存在先于本质。人的本质不是既定的,不是说先给你规定了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你按照这个规定的模式去成为这样的人。你要成为怎么样的人,取决于你自己的主观选择,人的各种规定性是人自身去创造而来的。这就是自为的存在。我们终究要进行选择,选择走哪一条道路,选择成为怎样的人,如何自我超越。正是在这样的自我塑造过程中,才创造出人的规定性。 如加缪所说:除了没用的肉体自杀和精神逃避,第三种自杀的态度是坚持奋斗,不断地摧毁自己,完成另一个层面的自杀,以对抗人生的荒谬。 胡适说,与其终日思考人生有无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是这样的,如果一时找不到宏远的意义,不妨从眼下小事做起。 有书友说,此刻觉得人生的意义就是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抠脚,一边读书。这也特别好。《进击的巨人》里,阿尔敏说,那是一个黄昏,面朝山丘的树木,和艾伦和三笠赛跑,那天微风温暖,枯叶漫天飞舞,那时就心想,正是为了此时,为了三个人一起赛跑,才降临到这个世界上也说不定呢。 大风天窝在家里看书时是,喂猫开心的抿着猫条也是,和大家一起在网络上吵得面红耳赤也是。这种平凡普通的瞬间,我觉得非常非常重要。 意义原本就是既有当下,又有未来的。 释善能偈子云:不可以一朝风月昧却万古长空,也不可以万古长空昧却一朝风月。 愿我们都丰盛幸福。#闲散文字 #随感 #生命的意义 #书友



评论:
皮匠(不读不回): 非常棒[你开心就好]
作者: 过奖啦
饿醒了的梦想家: 这是读了多少书才有这么有意义的瞬间呀[爱心点赞]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