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安康,龙行龘龘之784:天下张姓出清河。』 中国自古就有修志记谱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国泰民安,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盛世修志续谱之风甚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热搜。海内外张氏宗亲纷纷来电来信寻问清河张氏渊源,在此集中溯理简单回复于次: 西汉置清河郡,东汉改为清河国,故有清河之名。《嘉靖广平府志》载: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清河郡。 明朝永乐癸末年(1403)《清河家乘》记载:“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仕秦为相,张仪坟茔之地,立庙清河,遂以清河为郡,此乃张氏清河堂之发源地。 大唐一代,清河张氏一门出了三位宰相: 张文瓘公,(606年-678年9月30日),字稚圭,唐高宗年间封相。 张文琮公:文瓘公胞兄,官至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累封平原郡公。 张锡公:文琮公幼子。武、韦后时两次出任宰相。 由于清河张氏有张文瓘文琮和张锡三任宰相,显贵无比,因而在唐朝被列为“十柱国”之首位,成为当时最为显赫的郡望。张氏后人也以“清河世泽,唐相家风”引以为荣。 文瓘公有四子,长子潜,中宗时任魏州刺史;次子沛,任同州刺史。民国十二年(1923)陕西紫阳县双安乡清河堂我世远祖公编修的《张氏宗谱》记载我清河堂张姓一支是沛公后裔,世居同州,就是今天渭南市大荔县。三子洽,任卫尉卿;四子涉,任殿中监,皆至三品。时人谓之“万石君家”。 史上因清河郡地名、清河堂张世旺族的影响力,以及层层叠叠的“清河张氏”文化内涵,使得所有天下张氏宗亲对“清河”二字都情有独钟,成了挥之不去的情结。 故此,后世张姓皆以清河作为怀念故土的地标参照,清河县也正是接纳了张姓泛清河情结于己身,归纳总结出了一语双关的“天下张氏出清河”口号,亦打造成了中华清河张氏觐拜始祖挥公的一个文化圣地。每年“中华张氏祭祖节”都会在河北省清河县华夏张氏祖庭举行,约定成俗,已为盛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