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声雨意,半山听雨》
苍箫咽月半山空,雨叩青檐万壑松。
雾锁层峦洇墨色,风衔珠玉碎寒泓。
云根漫起孤亭寂,鹤影斜穿暮霭濛。
一缕幽音沉碧涧,泠然涤尽世间踪。
午后,@箫大海(惊画眉)兄弟发来他吹奏的《半山听雨》古曲。丝雨般的箫音在耳畔洇开,恍若看见墨色山水卷轴在眼前徐徐舒展。千年竹管里流淌的不仅是音符,更是云岚吞吐、空山吐纳的呼吸。
箫声起时,青石阶上苔痕泛着泠泠水光。油纸伞沿垂落的珠串,与竹叶尖悬而未坠的雨滴相照鉴。林深处忽有幽咽之音幽幽而来,似深涧寒泉浸透松针,又似宿鸟振翅掠过苔岩。这声音自带三分山岚清气,七分竹露寒香,裹着雨丝在空谷中织就透明的茧。
箫声里的颤音响起时,半山亭檐角悬着的铜铃也微微震颤。远眺处,层云如湿墨滴落宣纸,将黛色峰峦洇染成深浅不一的灰。忽而长音低徊,恰似白鹭敛翅栖于芦苇荡;转瞬吐音清越,宛若游鱼破开镜湖涟漪。亭前荷叶承着碎玉,每颗水珠里都囚着一阕未及消散的泛音。
最妙是箫管中暗藏的雨意:揉指时若骤雨打新篁,虚颤处似细雨梳竹叶。当长轮音漫过山脊,整座空山都成了共鸣的箫管——石隙渗泉是天然的洞箫孔,松涛翻涌是天然的气息流转。此刻方知何为"大音希声",那袅袅余韵分明在云深处勾勒出"无"的轮廓。
暮色渐浓,箫声化作青烟融入雨雾。石案上茶汤已冷,唯有盏底映着半枚湿漉漉的月亮。忽然懂得,这曲中雨从来不在山间,而在竹节中尘封的斑驳泪痕里,在千年文人欲说还休的叹息中。半山听雨,听的,分明是竹魂与天地亘古的私语。
感谢可爱的箫大海兄弟,经他同意,将他的演奏录音放于此,供友友赏析。
评论:
箫大海(惊画眉): 羞愧[捂脸哭]难当
这首曲子、与哥哥美文大抵是重逢了,
有一句(不晚)放这里
望所有人间奔赴山海都值得“”
作者: 一世荣华,不如半山听雨。我在牛牛房间放你的作品,牛牛说这个人太厉害了。
箫大海(惊画眉): [笑倒地]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