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本书:《沉默的大多数》
这是王小波的杂文集。
王小波,40岁辞去教师工作,转而写作,成为作家,可惜45岁就因病逝世。这让我想起《月亮与六便士》,主人公也是人到中年,辞去体面的股票经纪人工作,开始画画。追随自己内心的想法,是需要勇气的。短短5年的写作时间,就留下了不少作品,他是有写作才华的,想到英年早逝,天妒英才。
《沉默的大多数》 :我就是沉默的大多数之一,很多事情不想说,觉得说了也没用,说了没人听,有时候也能力有限,说不明白。只好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看着众说纷纭,希望口水不要溅到自己身上。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位猪兄的确是令人敬佩的,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最近听到一位朋友出家了,也很佩服她。追随自己的心,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我喜欢的生活是啥样的,说句实话,有点茫然。但就目前来说,还是不讨厌的。上班下班,两点一线,回家看孩子,抽空看书,看看soul广场人间百态,跟soul友聊聊天。感觉就是安于现状,没啥追求。
《对待知识的态度》:曾经我思考过,学校里学的东西有没有用。从小一点说,学得好,成绩好,可以考上好学校,毕业后有更多机会谋取一份好工作;从大一点说,锻炼思维逻辑能力,自学能力,遇事不慌,遇到问题,能比较快想到解决办法。我是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或者读书改变命运的。读书是最好的向上流动的途径。
现在毕业了,工作了,成家了,有房有车有孩子了,为什么还要读书? 我很赞同文章里说的,摘录如下:“学习文史知识的目的在于‘温故’,有文史修养的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代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学习科学知识目的在于‘知新’,有科学知识的人可以预见将来,他生活在从现在到广阔无垠的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