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觉得很可惜,作为上海人,我的上海话其实不太标准,很多时候,一些地道的用法听说过但不了解意思
小时候奶声奶气与外婆说上海话,上了小学推普,上海话就渐渐淡出生活了。家里都是上海人但却因为我一直说普通话,渐渐也习惯和我说普通话了。
初中那会儿还很厌恶上海话,觉得是弄堂里大妈们吵架时候说的,觉得上海话一点也不文明优雅,什么吴侬软语,我根本体会不到
直到上了大学,真的好神奇,其他地区的同学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都说方言,只有上海的同学聚在一起依旧说着普通话
从那会儿开始,慢慢重拾上海话,从翻译普通话被家里人嘲笑洋泾浜,到现在至少会一些地道用语,但依旧语调有时候很不一样。老上海能听出,这是下一代说出的上海话,就如同一些ABC或者BBC,说中文总是怪怪的
比我大四五岁的人,还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如今的00后,学校也开始重视上海话的教学,而我是尴尬的一代。
语言能塑造一个人,用不同语言的时候我会有不同的性格,虽然上海话有时候很蹩脚,家里人总会笑着纠正,打上标签“洋泾浜”,但对我来说,说上海话的时候是最放松的时刻,是与家人一起欢笑的感觉,是亲情的感觉
啊!想吃上海的糯米团和大馄炖了😭


评论:
。。。。: 馄饨(tun),咋回事呀,小老弟,普通话也不标准嘛😌😌
作者: 妈耶打错了
和: 我也觉得,高中同学还会将上海话,大学因为顾及外地同学,基本都是说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