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三秦第一暖男发布时间: 2023-07-02 10:42:02 浏览:1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相传,范蠡为了能公平公正地交易,造出了历史上第一杆秤。 古时一斤为十六两,范蠡便在秤杆上设置了十六颗星,分别为象征“天”的南斗六星、象征“地”的北斗七星和象征“福禄寿”的三星。 意在告诉人们在做生意时,要无愧于天地,不可做有损福禄缺寿之事。 一个人机关算计地图利,只会离钱越来越远。 01 穷人算计,富人让利。 范蠡在《陶朱公商经十八法》写道: “于已有利而于人无利者,小商也;于已有利而于人亦有利者,大商也;损人之利以利已之利者,奸商也。” 这是一种商道精神,更是一种处世格局。 范蠡在齐国时,发现当地马匹优良,而吴越一带良马稀缺,决定购马匹运到越国出售。 但当时战乱连年,来往的商路上盗匪横行,加上路途遥远,自行运送花费也难以估算。 经了解,范蠡注意到齐国有位势力庞大的商人姜子盾,经常贩卖麻布至吴越地区。 沿途之地,姜子盾都已用钱打点,能保障货运安全。 但怎样才能达成与其合作的目的? 范蠡想了一个妙计,写告示张贴于城内:本人有马队一支,因开张大吉,可提供三个月免费运货。 果不出所料,告示一出,姜子盾就主动找上门来。 三个月后,合作顺利到期,姜子盾忍不住好奇问范蠡,靠什么养活马队? 范蠡这才笑着道出实情,自己每次在北方购买良马填充到马队中,到南方后卖掉一部分,如此来回赚取利润。 姜子盾听后佩服连连。 一个人有共赢的理念,舍得主动让利,自然会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 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注定赚不了大钱。 千算万算,敌不过老天一算。 总想着贪图好处,占人便宜,到头来却只会因小失大,自断后路。 你对别人的算计,终有一天会回到自己身上。  02 穷人看眼前,富人看长远。 《增广贤文·上集》有云:富人思来年,穷人想眼前。 穷人习惯于看当下得失,富人却从不局限于眼前。 范蠡帮越王勾践成功复国后,隐退前往齐国经商。 一年秋天,齐国连降暴雨,当时所有商家都在争抢着囤买船只,生产车子的厂家却几近倒闭。 范蠡见状,趁低价买进了大量车子。 身边的商户听说了这个情况后,都觉得很诧异。 没多久,洪水退去,大量囤积的船只再无用处,而日常出行所用到的车子又变成紧缺商品。 这时,商户们才理解了范蠡的做法。 从商以来,范蠡始终坚持以“人弃我取,人予我予”作为判断商品买卖时机的标准。 但这绝不是在刻意反其道而行,而是他用心研究市场规律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后做出的选择。 《从政遗规》中有言:论事不可趋一时之轻重,当思其久而远者。 做事只顾眼前,最易错失良机。 把眼光放长远,提前做好预判和谋划,才是成大事的前提。 有位名叫猗顿的年轻人,曾慕名前去拜访范蠡。 彼时的猗顿谋生无着,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希望范蠡能帮自己指明一条致富之路。 范蠡在了解了猗顿的情况后,给出了建议:你想赚钱的话,就去从事畜牧业。 表面看起来,这个建议并未解决猗顿当下的生计问题,相反还要让他耗费很多时间在养殖上。 但实际上,范蠡是为他从长计议,解决根本问题。 之后,按照范蠡的指示,猗顿迁徙到晋国临猗畜牧牛羊。 凭借辛勤经营,用十年的时间将畜牧规模日渐扩大,最终成长为晋商鼻祖,和他的师傅范蠡 一起,被后人尊奉为商业巨富的代表。 这就是“陶朱猗顿”典故的由来。 谋之不深,行之不远。 短视者舍本逐末,容易走入死胡同;远见者深谋远虑,在人生长路上行稳致远。  03 穷人因精明愈穷,富人因拙诚发家。 灾荒之年,范蠡手上囤粮居多,旁人都料想他必定要趁机大赚一把。 谁知范蠡根本不卖。 有同行问他,范蠡笑说,我囤粮是为了使市场保持相对平衡,不是为了借机哄价格。 事实上,不取不义之财,是范蠡一直恪守的经商理念。 每遇大灾,他就会给农户减免地租,同时开粥场赈济灾民。 对待雇工,范蠡也从不像一般商家那样苛刻,而是十分慷慨仁义。 每年年初,他会和一些农民、商家签订商品收购合约。 到年底如果商品价格上涨,范蠡便按照市场现价收购;如果价格下跌,他仍会确保按合约价格结算。 虽然这样做,会有所亏损,但却为范蠡赢得了信誉,树立起诚信经营的好口碑。 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气者得财气。 品行正,信誉好,广结善缘的人,自会把事业越做越大。 反之,无德必无财,只想尔虞我诈,事业难长久。 刘伯温在《诚意伯文集》中写过一个千日醉的故事。 《世语新语》有言: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巧诈只能获利一时,拙诚却能受益一生。 修炼一颗仁厚诚信之心,才是积累财富的最好方式。 ▽ 常言道:子欲为事,必先为圣。 想要成事,先要把自己修炼好。 能赚大钱的人,靠的不是急功近利的小贪婪,而是不蝇营求利的大格局。 深耕大局思维,践行拙诚之道,财富就会慢慢向自己靠拢。#商道酬诚 #商道

评论:
火火火: 感恩
Souler: 范蠡的商道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