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福乐发布时间: 2024-06-14 03:16:50 浏览:7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丁克 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请理性讨论。 在我个人思维里,要不要孩子本质上是个体理性和群体理性的选择讨论,而且在绝大多数S会学讨论中,往往认为个人理性和社会理性是具有矛盾的关系的。比如S会的发展意味着生产力进步和传统劳动力的逐步淘汰,那对于一个传统劳动力,失业是社会理性的产物,但是这显然不符合他个人理性的抉择。反过来,传统劳动力不选择淘汰自己,那就要影响到S会生产力变革的进程,阻碍群体理性。绝大多数有思考能力的生物都会优先选择个体理性,就是保证自己的生存质量,比如当环境恶化,哺乳动物可能会暂时放弃繁衍以求生存。但是蚂蚁就是一种典型的群体理性生物,他们会为了族群或蚁后牺牲自己。最终结论就是,作为一个人类,你是更加看重自己一生的宽度,还是更看重家庭延续的深度。(注意“更加”,不是说要孩子就不能追求生命的宽度)两个选项都是“对”的,因为这不是一个典型的是非问题,一个“对”是对于自己,一个“对”是对于群体。 那么作为一个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丁克的人,是如何想的呢? 首先必须要明确的是,我非常认同哺育一个孩子长大成人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儿。一方面,作为一个人类,这体现了全生命周期的完整,另一方面,在个人角度也实现一定程度的精神的延续。与此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我也承认养育孩子是一件具备“酸甜苦辣咸”的终身难忘属性的宝贵人生经历。 但是人类就是这样一个多样化群体,总有人在精神“内耗”。(此处仅代表作者自己)作为一个不完全被理性客观事实主宰的生物,一个非理性人选择放弃人类延续的理性义务,显然也就合理了。在精神延续上,其实,也并不是需求那么强烈。《寻梦环游记》里灵魂延续和家庭文化的讨论是温馨但存在逻辑漏洞的,里面本质上还是对于“灵魂S亡”的恐惧引发对于家庭的需求,但事实上,家庭并不能让你自己“感觉到永生”(起码没有活人或者S人能证明)。如果说这一情况能够被证实,我觉得还是有相当的丁克人群愿意生孩子得永生的,那么可以进一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这类非理性人中的一部分也是衡量过孩子对于自己的作用的。那就不得不进一步对自己发问,孩子的常规“功能”。 说到孩子的常规功能,不可否认就是养儿防老。但是真的能吗?孩子能做到“父母在,不远游”吗?或者说父母愿意牺牲孩子的自由换取自己的安心吗?从目前看,大多数的答案是个双否定的答案。有长辈劝我,那你老了有事连个签字的人都没有,我就想说,难道我会是唯一一个吗?答案是不仅不会,还会有很多,演化成为S会现象就必然有其解决的机制诞生,不需要现在去担心。G媒大肆宣扬R本独居老人死在家中的惨状,一点也没引起我的恐惧。其实人在病痛中S亡可能是很快的(几天至几秒),最惨的情况无非在没人照顾的失能情况下,最多一周也就渴饿而S。老人会问,那你的财富给谁呢?我心想,一方面我也没什么财富,另一方面,我人都没了,管这些个身外浮云作甚? 然后就有长辈和朋友跟我说,相比于孩子的养老作用,更多是带给你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Are you kidding me?对于一个每天精神内耗寻找精神愉悦的人,你跟我说我必须通过孩子来获取人生的精神满足和快乐?请不要用老一代枯燥乏味的生活方式来衡量现在的生活,就不说旅行、健身、钓鱼、摄影,单一个阅读可以让你玩一辈子。有杠精就说了,那你老了眼神不好了怎么办?那我盘手串,我玩推牌EDC。那你动都费劲了呢?动都费劲了,我直接原地去S可以了吧?有孩子也治不了这个吧?不仅治不了,如果你退休待遇好点,子女让你插着各种管子“活”十几年的大有人在,你将拥有幸福的每周亲属探望十几分钟,然后其余时间望天花板一动不能动的福报。(I'm sorry.我不是抬杠,我只是看到这些事实,而且我再次声明,养育子女是“正确”的,请不要试图告诉我不养育孩子是错误的,这个问题不是明确的是非题。) 所以在经历了几年的催婚和催生过后,我觉得有个值得信赖的人,尽可能地扶着走完一辈子就可以了,甚至不需要爱。爱太奢侈了,可遇不可求,这个要看机缘了,也不在本次话题的讨论之内。 半夜被雷雨吵醒,胡思乱想,胡言乱语,博君一思。#今日份胡思乱想

评论:
无尽夏.: 这么长,能整点章节小标题不[凄凉]
起名真累: 我竟然看完了[狗头白眼]
无尽夏.: 你是懂数量文学的[狗子]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