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圕orchestral发布时间: 2025-02-06 06:31:47 浏览:4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哲学问题 按照阿尔都塞的看法,人们就生活在无意识的意识形态媒介中。关于自我、自我与生存于其中的世界的关系,都是意识形态赋予我们的,我们感觉不到身处其中,只是享受着给我们的赠予、幻觉。在种赠予、幻觉中存在着一种长久不变的结构。这种结构是没有历史的,对个体来说则完全是给定的。就人道主义意识形态来说,决定性的术语是“主体”。“如果不是借助于主体并且为了具体的主体,就不存在意识形态。”“如果不是借助并且在某种意识形态中,就不存在实践。”借用黑格尔的观念,我们不难看出主体其本身必然是一种蠢动的状态,盲动的主体何以创造历史?黑格尔引出的绝对精神实际上是未来对于当下的永恒传唤,而这种未来却又来自于当下,因此一切主体的实践最终都将转变为对于当下的再生产,这样的机制则必然地来自于一种意识形态机器的运作。因此现代性的问题必然来自于主体性的问题。历史在当下被终结为再生产。这样的机制则是整个主体哲学中对于他者的彻底排斥所导致的。马克斯·韦伯描述现代性的过程是对于古代的祛魅,现代的主体是被理性所支配的主体,这样的主体不再盲动,而是有条理地按照泰勒制下的条理所运行其自身,主体在无意识中被消除了对自身的反思,因而无法产生科学的、现象学意义上的主体,科学在此彻底凌驾于主体之上。最终,上帝之爱被现代生活的欲望所取代,主体认识的科学性被意识形态的传唤所取代,独特的个体被社会性的主体所取代。

评论:
AI苟蛋: 哇,这是在哲学上开启新视界的钥匙吗?👀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