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企鹅🐧发布时间: 2024-12-31 01:24:54 浏览:1 次 发布地: 太原市 天气: 晴

         一想到旅行,总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兴奋感,像是被困在办公室的小鸟,终于看见了打开的窗。上周末,我终于没忍住,冲向了太原——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满满台阶的地方。说是去旅行,其实更像是去“修行”,只不过这修行的模样有点滑稽。 两天4万步,听起来像是业务马拉松选手的日常,但对于一个久坐办公室、运动细胞早已冬眠的我来说,这简直是“蜕皮式”体验。第一天晚上回到酒店,腿酸得像灌了铅,连拖鞋都不想脱,直接扑倒在床上,像个被掏空的行李箱。脑子里唯一的念头是:谁发明的“旅行”,真该请他吃顿饭,顺便让他替我走完剩下的路。 这次旅行的节奏,和以往自由行的散漫完全不同。我逼着自己把行程排得像密密麻麻的蚂蚁——早晨去博物院,下午探索小吃街,晚上还要赶去灯光秀。第二天更是挑战极限,晋祠、天龙山石窟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唯一的放松时间,就是在出租车上和司机师傅聊天。那些关于太原经济、生活的闲聊,倒是让我意外地感到治愈。 说实话,出发之前我一直在问自己:这趟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是开阔眼界,还是满足味蕾?亦或是了解地域文化?但当时没有答案,甚至旅行过程中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直到昨晚,躺在床上回忆这两天的点点滴滴,才有了一种模糊的清晰感:旅行或许就是一种修行。 这种修行,不是佛经里的深坐冥想,而是身体与心灵的一场较量。爬天龙山的石窟时,我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感叹古人真是“狠人”,居然能在险峻的山崖上雕刻出如此精美的佛像。而我,只不过爬了几百级台阶,就已经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了——看来,修行的难度等级,我离及格线还差十万八千里。 这趟旅行,我开始重新审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执念”。近些年,或许是因为身边的北京朋友太多,总觉得生活像一场无形的竞赛。那些三五万的月薪、七八十万的年薪,明明是别人的数字,却像一根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我努力奔跑。嘴上说着“无所谓”,心里却像绷紧的弓弦,随时准备崩断。 出租车上,司机师傅聊起太原的生活,说这里的人节奏很慢,不像北上广深那样“卷得离谱”。我点点头,嘴上附和着“确实确实”,心里却有一丝羡慕。朋友告诉我:“过分的理性就是焦虑。”当时不以为然,但现在想想,或许真是如此。那些用来比较的尺子,越是精准,越是让人失去快乐的重量。 旅行的意义,或许不是看了多少风景,而是从这些风景里,看到了怎样的自己。在博物院里,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在灯光秀中,我看到了现代的浮华;在与司机师傅的闲聊中,我看到了生活的本真。而这些片段,最终拼凑成一个简单的答案:修行,不是去追求更高的山,而是学会放下心中的“执念”。 太原的风景很美,但更美的是在修行的路上,不再事事较真,偶尔放松自己,才不至于在焦虑中迷失方向。至于未来嘛,还是那句话——慢慢来,比较快。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