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在爱情中受伤的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将恋爱等同于被爱。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知道,不被爱是常有的事,世间没有人能始终让自己感受到爱。当感觉不到爱时,他们懂得自我慰藉,学会自爱。
他们不会对被爱的期待赋予过多的意义,恋爱只需看彼此是否相处得舒适,若感觉不快就结束,若开心就继续下去。
即使感情浓烈时对方撤回了爱,他们依然能依靠内心自爱的力量,避免自己彻底崩溃或破碎。
而缺乏自爱的个人,并不是缺少爱,而是缺乏自我认可。因此,一旦察觉到对方的不爱,就会触发潜意识中对不被爱的恐惧和创伤。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全部建立在被爱的虚幻感受上,这就意味着他在孤注一掷,闻到不被爱的气息时,就会感到严重的自我打击。
不被爱几乎等同于失去价值,这种人可能会感到自己毫无用处,甚至走向极端,选择放弃一切。
很多时候,令一个人在爱情中遭遇痛苦的,并非眼前这个人,而是他们内心对爱情的理想化幻想。
这种幻想源于童年时受到的重大创伤,未能从全能自恋中走出,也没有解决自己“够不够好”以及“值不值得被爱”的课题。
这好比一座房子没有打好基础,再怎么装饰华丽,依然难以抵御风雨。
只有认真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深入探讨早期心理的缺失,才能从对被爱的幻想中走出,迎来真正的自爱与自我实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