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惯性的故事,如果大家都这么做的事情,都是这么做的时候,是不是就没有伤害?是不是就真的没关系?
从前很家庭都忙忙碌碌。
如果家长尽责一点,就是对淘气、闯祸、功课,都是要胖揍一顿。住筒子楼,左邻右舍的家事,谁都可以即听即看,打小孩哭泣声是再正常不过了。
小孩子有受伤害吗?小朋友屁股痛也是彼此可以上课交流的一件事情。
每个人的反应都不同。
有的觉得打就打了,一切照常,习惯了。
有的就奋发图强,自己变得越来越乖,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有的就愤世嫉俗,别扭、反抗。
听说的是一个大院的故事。
男生不堪被打,就跑了,跑到边境,什么赚就做什么。发了财。自己有了一个男孩子。
女生就乖,一路念书,进了大学,做了老师。她的老公,因为出国跟她离婚。
兜兜转转,两个人在一起了。
男生一直没有变,连生活方式也没有变,打老婆打孩子。三年,还是分开了。
带来的男孩子也被判给了这个女生,选的后妈。
逃离伤害,是为了过的更好,不是为了复制伤害。
如果一个人仅仅本能的趋利避害,随波逐流,那就只在转圈。幸福也会变得遥远。
现在婚姻里的权衡利弊,时代的标准总在变来变去。
大家都是想要活的好一点,一直没有变。

评论:
海花花: 打架交流[笑哭]
作者: [微笑]唉,有一个时期的一种状态吧,现在应该关起门来了
海花花: [微笑],那个时候挺好,打得过瘾,孩子抗压也强,聊聊还挺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