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氓读(xhs同名)发布时间: 2024-08-17 19:58:27 浏览:13 次 发布地: 北京市 天气: 晴

        【2024第112本】 精通12国语音,30岁就在德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文章,80多岁一己之力相继写出了《糖史》,又翻译了吐火罗文的《弥勒会见记剧本》,除了季羡林!试问还有谁? 📖 《风风雨雨一百年》 季羡林先生用极其亲切随和的文字写自己、写家人、写同事、写生活 、写工作,从穷困青涩的孩童时代写到学富五车的耄耋之年。读完这本书,好像过了季羡林的一生。 ✔️ 他出生在山东蕞穷的县里的蕞穷的村里的蕞穷的家庭里。高中毕业想争一只“铁饭碗”,去报考邮政局,如果能考上,就能在里面平平安安混上一辈子,干个十年二十年,说不好还能弄个小官当当。可惜,没考上。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迫去报考了大学,结果被清华北大同时录取….为了能给出国深造创造有利条件,他弃北大而取清华,毕业以后被请到济大附中教语文,对那些老师们陪校长夫人打麻将之事颇为苟不同。他不愿就那样庸庸碌碌过一辈子,一心想要出国留学。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此时,清华与德国签订了交换留学生协定,季羡林被录取,可以赴德两年。接下来看到的事情把我下巴惊掉了(参考图片里先生在哥廷根大学选修的课程,简直不要太牛!) 更为宝贵的是,学这些东西是在战火纷飞下,饥肠辘辘中。读完整本书,蕞大的触动就是被他那学席的劲头感染,留德十年,几乎每天都是在图书馆度过,既佩服,又羡慕。 他自诩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人,什么嗜好都没有,如果读书能算个嗜好的话,那就仅此一个。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斋,用他的话说:“我兀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的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原来有这想法的不止我一人! 晚年时分,数次就医,数次被救,有时一天水米不进。但是有两件事情他从来没有间断过,就是看书和写作。耄耋之年都是如此,这也是他研学之路的缩影。 合上书本,冥思片刻。我在想看这种书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呢?他那些成就,我等鼠辈一个也达不到,也不能学着再去写个《方便面史》 《火腿肠史》之类,只有膜拜的份儿! 但是,我又感觉到背后有一股莫名的力量无形中推了我一把,有个声音在告诉我现在做的事情没有错,千万不要懈怠;按他的年龄来算,我还有60多年可活,有的是时间,做什么都来得及!只要能把热爱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这就是成功,其他都不重要!什么功名都是浮云! 🔚 也许,这就是我看这本书的意义吧! #读书分享 #文学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