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为明“大明万历年制”款 青花云龙纹瓜棱罐。
图二为清米釉双耳青花小罐。米釉是米黄釉的简称。米黄釉属于较淡的铁黄釉。因其黄如米,故称。有高温米黄釉和低温米黄釉。高温黄釉最早见于唐代,以寿州窑为代表,河北、河南一些瓷窑亦有烧造,唐代陆羽《茶经》有“寿州瓷黄”的记载。南宋杭州老虎洞窑米黄釉已相当成熟。低温米黄釉是在高温黄釉中引入铅为助熔剂,即为铁黄铅釉,汉代时已应用,唐代逐渐盛行起来,明清景德镇窑则将它发展成为釉上黄彩。
宋代的官窑、哥窑、龙泉窑、漳州窑都有米黄釉瓷器(或残片)发现,其色调淡雅,不崇尚花纹装饰,以造型和釉色见长,简极而美。明代的黄釉有新的发展,洪武时的老僧衣即茶叶末的衍化;始于宣德的浇黄,更是明代杰出的黄釉;嘉靖以后,又有鱼子黄、鸡油黄等。入清后有康熙的淡黄,以及其后的菜尾、鼻烟、金酱等。
图三为元代磁州窑黑釉酱斑玉壶春瓶。元代是一个被很多人误解的时代,其实这个时代的经济和消费有着极大的发展,到现在也可以说算市井小民的生活也是被干扰最少的一个时代。
图四为清粉彩松竹梅碗。通体白釉闪青,有开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