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都会逐渐形成一种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中心”的人格底色。 尤其是小孩子,在2——7岁的前运算阶段,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我周围的一切都是围绕着我在转动运行”。 这是认知的必要阶段,这个阶段形成了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就像一个星球在最初形成的阶段。 成年后虽然会逐渐去中心化,意识到周围的人也像自己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在类星体力场的人际互动作用力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个人的生活圈,以及不同场和下的边界距离,但有一个问题:越是涉及到亲密关系,离“自我”的距离越靠近,就越受“自我中心”的影响。就像两个星体被一种特殊的磁场吸引互相靠近越来越近,近到一定的距离就因为各自的“自我”中心而产生斥力。 你会发现,几乎每一个感情里受挫的人,会认为自己在这段关系里各方面表现如何“角色担当”,付出了太多,受到了对方的伤害。在soul上的多数瞬间,无论是结婚痛苦想找安慰宣泄,分手痛苦自己没错对方没良心,单身自己优秀歪瓜裂枣别来,离异上一段婚姻自己耗尽所有结果被辜负,凡此种种,呈现出来的自我状态,“自己”是多么的“品质、条件”好,究竟要怎样美好的人才配得上如此的“我”,“我”如此的好,竟然被生活或者他人伤害辜负,如此的不幸…… 这就是“我执”!!! 没有“我执”,就没有“自我”,“自我”是一切美好感受的基础,所有的快乐,幸福,喜悦,开心,如果没有“我”,没有我们这具身体的一切感官体验,就像被溶解了,消失了。 可是有了“我执”,就同样有了痛苦,烦恼,不幸,伤心,悲哀,愤怒,厌恶,仇恨…… 所以佛说,我们这个婆娑世界,总是有遗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