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主说:原生家庭一定是罪吗?潜意识理论在哪里都通用吗?
很开心的看到
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宝宝们越来越多了
随之而来的原生家庭有罪论也铺天盖地卷了起来
还有潜意识可以解决一切的理论似乎成了法宝
记得教主在当小白咨询师和在自我成长阶段
也总是把一切责任往原生家庭、潜意识方向拼命的找补过
就好比自己当下一切的不如意就是一个潘多拉的盒子
把一切都归于是原生家庭有问题
或是潜意识有一些自己没看到的东西
只要把功过都归于此就万事大吉了
像是等待那只落下的靴子
终于结束了
不是我的错,是原生家庭的错
不是我的错,是潜意识在起作用
多年的边困惑边实战边学习后
理论和学派接触深度增加后
刀叉斧钺剑什么都试吧了一下
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走过了照葫芦画瓢的时期
很多心理学里的理论也妥妥成了另一种信念上的[吃巴掌]限制👻
做心理危机干预救援时看到
那些潜意识理论和生死观、死后的世界的讨论比起来弱了很多
再后来做家暴救助
那些原生家庭的错在家暴的咨询里其实根本成立不起来
更像是给不尊重人的人做辩护打掩护、合理化
再后来做ptsd
原生家庭、潜意识
再后来做抑郁症、焦虑症,甚至双相(可咨询阶段)、精神分裂(可咨询阶段)
原生家庭在世俗里的好与不好的来访者通通都有
说明啥?
说明心理学很博大
各大流派是用来支撑心理学的架构的,但并不限于此
之所以自己现在无论是婚恋、职场规划、情绪疏导、个人成长、性与性别等各种类型咨询都可以接
是知道了原生家庭如一个人一般,不可能都好,也不可能都坏,造成创伤的部在情绪卡点走完后自然会看到好处的呈现。
也知道潜意识但也不能代表全部的我们自己,私欲洗刷后,其人性的诚意之至也自然会呈现。
宝宝们大概率也会走过这个时期
经历过后才会发现
原来还有不一样的风景
如果各位对心理学不管是专业人员还是爱好者,如果您愿意的话:
一、宝宝们可以看看那些标签哦:那些专业术语到底在说什么?我们给自己贴了哪些标签呢?是否是我们的全部呢?是否有过专业的测评后得到的结论呢?我们是为了贴标签而贴?还是只是觉得某些标签里的点和自己很像而已呢?
二、宝宝们可以培养自己哦——比如独立思考:我们走出了应试教育却很难走出思维的(惯性)习惯,选择题到底考的是答案还是一种推理可能性?找答案的同时是不是也能知道后面的逻辑是什么?除了这些可选的答案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三、宝宝们可以选择在这个时期当什么样的韭菜哦:从学校出来后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核心和本质的体现,当听到、看到铺天盖地自媒体表达观点后,我们的三观受了什么样的影响?人云亦云还是保持独立思考?看了个电影就要分手吗?是跟风?还是真的醒悟过来发现了问题?还是对比后开始情绪化的推理呢?
四、宝宝们是否愿意为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情绪慢慢的担起全责呢?:我们生气了,因为别人气的;我们不幸福了,因为另一半不给力了;我们遇事不顺了,因为命不好了;那这是谁的人生?别人的还是自己的?那这是谁的选择?真的是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吗?还是我们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呢?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
- “不用了,黑石武器在手,那黑石山就没必要去了……” 唐雪影忽然看见北
- 谈过几次恋爱才明白。 其实,见人下菜碟是本能,权衡利弊是正常的事情
- 这几天细看罗素《幸福之路》,其中的哲理让人收益匪浅。 书作者是罗素,
-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学会了伪装自己。白天的时候,是大家眼里的
- 《我的生命是一棵树》 碑林路人
#大学里的美食 看一个西安的美食博主的视频,经常提到梆- 接上条感慨失业的帖子,有很多朋友私聊安慰我,谢谢大家~ 说明一下失业
- 感觉我的人生差不多就这样了 每天上课 训练 玩游戏 真的觉得很恶心 有点
- 曾经看到过一说法:想要快乐先要学会敞开内心和不评判!之前我一直不太
- 早安!乐阳,你看-虚闪的夜空,乍见如白昼…. 平生第一次因为一本书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