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喜的爆火,《新京报》对马东进行了采访。
其中记者问他:你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是否对“煽情化”的戏剧作品,表示出非常强烈的反感?
马东回应到:煽不煽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本身要够好。有些作品是因为它结构不好,站不住脚,最后强行升华,上价值,观众肯定不接受。但不买账并非是因为煽情本身有问题,而是作者想要传递的主题,和作品的结构本身并没有完美的嵌入。
归根结底,是作品的问题。不是煽情有问题,恰恰是“煽”的不够春风化雨,贴切自如。哭和笑本就是人的基本情感表达,谁会拒绝呢?
这让我想起,土味情话如今被大家所厌弃。真正的问题并非是情话本身,而是这句情话并非是出自当下的情景,所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表达。
人言情,一为真,二为自然。而那些由杂七杂八的网络热梗所组成的土味情话,既非真,也非自然,听之自然让人尴尬。毫无真情,只有土味。
问题并不是在于情话本身,而在于拙劣的生搬硬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