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天津,连续看到了瓷房子、张学良故居和张爱玲旧居,我只进入了张爱玲旧居。明知道这是一个商业化严重的观光地,但还是花30多元钱买了一杯奶茶,以此作为入室观光的凭据。我不懂里面的场景与陈设多大程度还原真实,也不在乎,直把这里当作某个故事中可能出现的某个居所,她可以属于张爱玲,也可以属于爱玲。每个房间都很小,但处处精致,不显得局促。也许是商家为了吸引游客拍摄写真,各种微观的视角都感觉入景入情,绚烂中透着孤冷,沉郁中尤显桀骜与奔放,仿佛是否情愿,每一处都只容得下一人。即便桌对面的椅子是空的,容不下别人来坐,镜中的花影是乱的,不由别人遮挡,繁花背后的墙斑驳而腐朽,无须别人打量。仿佛故事里的女主人公怀揣着化蝶的梦,又背负着破不开的茧,珍惜机缘又相信宿命,你看懂她的婉约,但不懂她的执拗,任其从绽放走向枯萎,从华丽走向衰颓,最终分不清是机缘化为了宿命,还是宿命战胜了机缘。在这里,我与几个身着旗袍、面色红晕的中年女人擦肩而过,试图捕捉她们拍完写真时身后每一个瞬间落空的角落,随感觉拍了一些照片。这处旧居有没有张爱玲已不再重要,别人看它似乎是故事之外,但我在这里感受到了故事中的人,虽然捕风捉影,但也明显区别于现实中的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