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我签了名发布时间: 2023-05-25 12:02:46 浏览:1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突然出现,发个文,溜。 道德经一般版本首章。论道与名, 道,可道,非 常道。名,可名,非 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 无,欲以观其妙。常 有,欲以观其徼jiǎo(边界)。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以下是笔者瞎扯: 第一句没什么说的,很简单,道与名的关系。此中以一字多义做简单的藏,古人喜欢这样,不然太直接学起来没兴趣,这和西式哲学分别属两个极端。 第二句,无和有 的字在概念一生起来,马上脑子里要出现一副阴阳太极图在那里转。此处可联系三命通会首章,论述理气数象的点。 用现代概念理解,无是各种物理定律,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学原理等等,是结构形成的参数。 有,则是各类参数稍微的变化交互发展,被命名的事物,它们的基底都是无。 第三句,笔者觉得如此理解会直入人心——闭上眼,感受无限。睁开眼,感受现实世界,世界世界,这一世与那一世的界限,世,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叠加。 为何妙?闭眼,则空空荡荡,无我无他,则小小的眼睛之内,可以看到这个有界空间内的无限。眼界或许从此而来。 与此相对,睁眼望向天空海洋星系宇宙如此无边无际,但我却始终能感受到在这一方有限的天地中行走,世界虽然无界,而睁眼即是有限。 因我是我,我选择了成为我,则我不能成为你,这是限。塑料被塑形成杯子,则它不能再成为凳子,这是限。因它是杯子,所以它不知道被人坐是什么感受,但它能知道杯中水的冷暖。此为第一阶段,不可知,无需知。 最后一节。前面一半好理解,无和有出自一。同出而异名,只是强调二,强调分别心下的异类,此用二元思想容易解。那么,改为同出而一名,可不可以?当然可以,但是这就是个重复的病句了,理解为强调重点也可以,但古人么,从来不会说什么是重点,重点靠自己去悟才有利于传承,类似于禅宗的感觉?所以还是异字好。 后面这个也是笔者强解,瞎咧咧。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前面说二者也就是有无同出,同谓之玄,那就是说同出的那个源头叫玄,玄色青黑,似乎在暗示有和无的这个世界,可以叫做玄。青,青天,黑,黑洞。玄之又玄,什么意思?用我抄习时的感悟写好了,就不白话文了。 ——玄之又玄,是界中之界,天外之天,“又”即为螺旋。即为上升或者下降,即为波,即为光,即为太乙,即为弦(sin cos),即为循环,轮回,因此此玄之又玄,即为维度之门,为众妙门,妙者,无界,看似无限,却存有界之中。 #道德经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