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做】 前几天带俩孩子吃饭,算是给老大补过生日。 餐桌上纸巾距离我较远,于是让老大帮我递一下。 我这傻儿子于是拿了两张纸巾递给我。 我说了声谢谢,没再说什么。 回家后,我给他俩讲了最近看的一个视频:师父带着两个徒弟去吃面。师父说今天都辛苦,加点菜。一个徒弟懂事周到,说加一个鸡蛋;另一个徒弟自私自利,心里只有自己,说我妈说我最近要补补,加十个鸡蛋。 第一个徒弟对师父毕恭毕敬,称“师父”;第二个叫师父“*哥”,称兄道弟,师父很是无奈。 三人坐下,师傅问第二个徒弟,你信不信我能用手吃面? 徒弟哈哈大笑,说怎么可能。 第一个徒弟赶忙递上筷子。 第一个徒弟说,师父您先坐着,我再去加个菜。 第二个徒弟训斥他,说他不懂事,理由是,“*哥请客,你非要加个菜,那我加还是不加?你这不是让我难堪吗?” 剧情视频,有点夸张,但这种自私自利低情商的年轻人,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讲完故事我和老大说,我让你帮我递纸巾,你就应该举一反三,看一下其他人是否需要?你弟弟不用吗?你自己不用吗? 以后但凡和别人一起吃饭,要主动帮大家洗餐具、拿纸巾,照顾好每一个人。 但,态度和动作要平和自然,不能有谄媚讨好的感觉。 照顾别人,帮助别人,但不要讨好别人。 任何“小题”,都值得“大做”。 有次和一位院士一起吃饭,院士的儿子看到自己喜欢的菜,转到自己面前,旁若无人地全部吃光。 是的,全部吃光。 还有一次,朋友介绍了一个胶东领导的孩子,让给推荐工作。孩子二十五六岁,已经在某投行工作了两年。一起吃饭时,他将一盘辣椒炒肉转到面前,吃光了其中的肉片。 院士家庭,厅级领导家庭,不至于吃不起几块肉吧? 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就是孩子缺少教养。 说直白些,父母只“养”不“教”。 很多时候,影响大事,决定大事的恰是“小事”。 举两个例子。 2018年,我公司的机器人要参加一个展会,需要抓紧做几台样机。 去到工厂,工厂的两位老板和我说时间来不及,加班加点也来不及。 我表达的意思是,无论如何也得做出来。 老板说除非你陪着我们在厂里加班,我说没问题。 于是我陪着他们在厂里加班了两天一夜,困了就在办公室沙发上打个盹,最终做出了产品。 后来和老板成了好朋友,他说,让他决心帮我的,一是我在盘佛珠,知道是信佛之人,也都有同样喜好;二是我愿意待在车间里和他们一起加班。 都是小事,却影响大事。 上周六,合伙人拉着我去看江苏的一个项目。 对于这样的事情,我向来是认真配合,但不会积极,因为我真的没有时间精力再去认识新的人,接触新的项目。 接触了一下,项目一般,甚至难度很大,但是老板比较谦和,人还不错。 交流过程中,聊起来烧烤,老板说他办公室楼下有一家烧烤店,生意太好,每天搞的他办公室烟雾缭绕。 “好在烧烤店主要是晚上营业,咱们也都下班了,所以就让他一直开下去了”。他如是说。 这位朋友是当地规模数一数二的开发商,早已财务自由,烧烤店所在的整个地段,都是他的产业。 换言之,如果他介意楼下烧烤店的烟雾缭绕,完全可以不让在楼下干,或者帮烧烤店换个位置。 但他却以“反正主要是下班后经营”这个理由,让自己接受。 事实上,烧烤店对楼上公司的影响挺大,第二天我到他办公室,明显一股烧烤味道。 合伙人问我合作态度,我说可以探讨。就冲他对烧烤店的态度,我个人就倾向于如果有机会还是可以合作的。 我不是很喜欢别人过于热情。 更不喜欢那些对我过于热情但突然之间“原形毕露”,对普通人冷冰冰甚至恶狠狠的人。 有人说,谈恋爱一定要出去吃饭。 看看对方对待服务员的态度,那就是婚后对你的态度。 注重细节,真实示人,真诚待人,才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所以, 任何“小题”,都值得“大做”。
评论:
秋水长天: 有道理,很多大事的成败,往往都在细枝末节,在一些小事上。
冰山雪莲: 只养不教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太多了。。。
林晞: 说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