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纪录片项目第三集的作家是叶兆言,他的故事都发生在南京,好在之前去了一趟南京,能产生一些代入感。他今年的新书《璩家花园》的主角是个善良又窝囊的小角色,每一步都踏错时代的节拍。一生一事无成,他却甘之如饴,做钳工做了一辈子,爱一个女孩爱了一辈子。他懦弱不重要,他不成功也不重要,他的爱有着落,他是最幸福的。叶兆言说:“书里许许多多的真人真事,唯独天井是理想化的,我对他充满爱。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别人爱你,而是你能爱别人。” 爱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拥有内在的自由,并且能够摒弃人格面具,坦诚相待。爱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技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也幸好如此,让因“缺爱”而不会爱的我们无需绝望,可以通过了解、学习、训练的方式去获得爱的能力。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集体的社会巨大力量(这种生产模式让我们更专注于“拥有、索取”的这种异化的精神结构),以及原生家庭的扭曲关系,把我们丢进到“没办法爱”的困境中。所以先要认知、先要理解社会与家庭在我们身上所造成的影响,才有机会借由这个自觉把自己拔出来,摆脱制约。 再让自己自由,也就是清楚,作为一个人,自己的内在价值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发展出什么人格,并且有勇气依照这内在的素质的追求去活着。当真的以体验“我是谁”作为内在价值,而不是为了迎合社会中规定出来的交易价值时,也就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当我们不自由,就会总是想要拥有、索取,我们创造的任何东西,都是是为了满足需求。 我在今年终于感受到了也许自由,才分清楚了自己创造出来的情感,哪些是索取,哪些是欣赏,而这就是拥有爱的能力的开始;也是能够真的被满足,能够处理作为一个人这样的一个巨大的想要连接的渴望的开始;不再孤单,爱有着落的开始。 ps:也不必假定非要做到可以完整实现自我的人,才拥有真正能够去爱别人的能力,这是理想主义的一种投射。关于爱的思考,也包括什么是社会控制,什么是文化控制,什么是原生家庭控制,这些还缺乏理解和抵抗力。对于如何看待自己,看待自己的工作,看待自己的生活,看待自己的价值,还需要更多琢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