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拥有智慧,更要拥有勇气 一些人谈到勇敢,把它单纯理解为爱冒险,甚至使用暴力,这和真正的勇敢是两回事。苏轼在《留侯论》中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所谓勇敢,应该是不怕危险和困难,果敢行动,办成别人不能干也不敢干的事情。 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勇担责任、果敢行动,在无形中让我变成了一个还算勇敢的人。 如果社会上多一些勇敢的人,社会可以变得更好。 具有勇气不仅对社会有利,对我们自己也有好处。很多人都在想怎样成为精英,或者让自己的下一代成为精英,具有勇气对于实现这个飞跃非常有帮助。 很多人觉得勇气和男性有关,和女性无关,,还有很多女性把勇气理解为撒泼。 “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咏絮之才”便成了赞许女性有文才的专有名词。 因为这个典故,谢道韫、汉代的班昭和蔡文姬(蔡琰)被并称为古代的三大才女。 历史上的中国人不缺乏勇气,且不说谢安和谢玄,就连娇滴滴的谢道韫也配得上“勇武”二字。对比这些人,我们似乎该为 自己的怯弱感到羞愧。如果新一代人里出了不少“娘娘腔”,勇气总是停留在键盘上,这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二、心智的成长 成长首先看环境,而在环境的因素中,首先且最重要的是家庭环境和朋友圈,其次要看自身做事的原则和方法。天天做冒险的事情,早晚有一天会付出失败的代价,而太多的失败则会导致习惯性失败。相反,永远待在舒适区,只会让人无法成长。每个人的成长,最终是在边界内最大程度上把事情做好。 (待在舒适区,自然无法成长 过于激进与冒险,失败也是必然 知道边界,并且敢于在边界内拼搏,是成长的必然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的成长的起点。一个人的自身能力,决定了他能走多远。 不在舒适区浪费时间,也不要在恐慌区惶惶不可终日,不断拓展学习区,刻意练习。 每个人的成长,最终是在边界内最大程度上把事情做好。 喜欢最后一句把事情做好,因为别人了解你可能通过一件事而已,这件事体现的是部分的你。 对于舒适区,不管动或者不动,对你都不会产生变化,这就是我理解的舒适区。所以让自己难受也是逼自己改变的一种方式。平常,我们很讨厌那些给我们使绊子的人,但从这个角度,我们得感谢他或她,不然自己也不会成长,力都是相互的。) 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超级英雄 青春期对应的teenage。它可以表示青春,但还意味着躁动不安、叛逆和迷茫,褒义的成分少,贬义的成分反而多。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逐渐“杀死”心中那些超级英雄的过程。 (成长不仅仅是杀死心中的超级英雄,是不断杀死自己的过程。成长,是有阵痛的,每次阵痛中,都杀死了曾经的自己——成长是要啖着自己的血肉,踏着自己的枯骨走过来的。有人把成长的阵痛比作破茧,我不赞同,因为不是所有痛后都能化茧成蝶。石灰也好,美玉也罢,看似的无畏不屈与美好其实未必能得什么好结局。前一个要经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最后粉身碎骨;后一个也是要在溪涧中受千年冰寒梳骨再被千刀万剐,蜕变得再温润再剔透也不过是一个饰物。可见成长会痛,最终结局却也并无太大不同。可就像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一样,生活并不是明知道结局就要去沮丧的,而是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爱她。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剥离的过程,不断和自己的亲情剥离,组建自己的家庭;不断和自己的友情剥离,逐渐认识各种各样的人,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不断和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剥离,努力成为自己的英雄;不断和自己的懵懂无知,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从硌脚的石头不停的被海水冲刷,最终变成了一颗平淡无奇的鹅卵石…… 最后自己想成为自己的英雄了,因为自己不曾有他们那样的经历 他们的毕竟是他们的,可以作为自己的参考,却永远成为不了她们,所以回归现实,选择改变自己。 成长就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看似是不断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其实是更加理性的认识了自己想要什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