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佛学讲修止、修观,而庄子、孔子早传了止观了。孔子说,光悟了道,没有功夫不行,还要修止、修观。
他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水流动的时候,没有办法当做镜子用,等水不流,澄清了,可以做镜子用,反照我们自己的面孔。
圣人教主们,都是善于拿水来比喻。老子说上善若水;孔子也赞叹水,“逝者如斯夫”;庄子这里,又用水作比喻;
释迦牟尼佛也曾拿海水来比喻;乃至唯识学讲的,“一切种子如瀑流”,也是用水比喻。所以,关于这个水的比喻要深入去体会。
人的心理状况,永远像一股流水一样,心中的波浪,永远不能停止,所以就永远不能悟道,永远不能得道。
庄子借孔子的嘴讲出来,“人莫鉴于流水”,流水不能做镜,你心中像流水一样的杂念、妄想不能静止,就永远不能见道。
“而鉴于止水”,必须要把心波的识浪停止,静止,才可以明心见性。
他说,“唯止能止众止”,唯有真达到止的境界、定的境界,才能够停止一切的动相。
如果心念不能像止水一样澄清,就永远没有智慧,永远不能悟道,而生命之流,永远没有办法自己做主,永远没有办法了脱生死。
——南师《庄子南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