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戴维福斯🦝🐾朋友们叫我戴戴发布时间: 2025-03-31 17:32:27 浏览:15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前言:近来常有友人向我倾吐心声,谈及爱情消散、友情疏离、亲情冷漠后的怅惘,言语间难免染上几分人世寒凉。每当我将所思所悟和盘托出,总能收到屏幕那端即时的共鸣——当友人说"心里松快多了",我便送上"真棒"的首肯;当他们分享与亲人处理得当对话截图,我那句"干得漂亮"脱口而出时,好像看见荆棘丛中开出了花。 闲谈终非文章,但那些在生活褶皱里打捞出的微光,或许值得淬炼成文,与友友们共饮这盏人间清醒。 《根系深时风自远》文/半山客 山间的竹总在教我如何告别。 风起时,满林的簌簌声如碎玉倾落,可待风止,它们依旧挺着清癯的骨,既不追问离枝的叶飘向何方,也不苛责消散的云为何不停留。某夜读《庄子》,见“风过疏竹,风去竹不留声”,忽觉这千年古训里藏着的,原是人世最温柔的处世法则。 成年人的离散,往往比少年时更显静默。没有摔门而去的巨响,没有书信决裂的墨痕,只有聊天框里逐渐凝结的空白,聚会时心照不宣的缺席。像深秋的荷塘,残梗依旧立在水面,可那些曾共沐晨露的莲,早已在某个霜降的清晨,各自沉入幽暗的湖底。 有人把这称作俗套,我却觉得是光阴的慈悲。它允许我们在某个推开窗的刹那突然明白:原来有些关系的消散,早该如秋叶辞枝般自然。叶子不必向整片森林解释离去的缘由,正如我们无需为淡去的情谊举行盛大的葬礼。 想起初春时在家乡遇到的守山人。他沏茶时总说:“倒掉冷茶,才能续上热的。”粗陶壶里陈年的普洱渣被倾入竹箕,顷刻化作春泥。原来结束从不是戛然而止的断裂,而是腾空杯盏等待新醅的过程。那些离场的人,不过是替我们滤去了不再适配的滋味。 总有人问:离散后的灵魂该如何安放?不妨看看暴雨后的溪涧。浑浊的急流裹挟断枝碎石,可不过半日,它又恢复成透亮的模样。不是它善于遗忘,而是深知奔赴江海的途中,总要学会让泥沙沉淀,让伤痕成为河床的纹路。真正的澄明,从不是未经冲刷的天真,而是历遍浑浊后的自我澄明。 一书法家友人,多年来一直用一方残砚,裂痕里沁着经年墨色。他说这是人间关系的隐喻——有人对着裂纹叹息完美不再,智者却将残缺化作蓄墨的沟壑。就像那些中途散场的情谊,与其在记忆中反复研磨怨怼,不如蘸取裂痕里积淀的月光,在生命的宣纸上续写新章。 燕山的松柏最懂孤独的深意。它们从不与过路的风较劲,只在岩缝间将根系默默延伸。年复一年,风雪在躯干刻下沟壑,可它们依然保持着向阳的姿态。直到某天云雾散尽,某个登山者抬头望见那抹苍翠,恍然读懂所有沉默的年轮里,都藏着与岁月和解的秘辛。 若你仍困在往事的蛛网中,且看清晨的露珠如何重新缀满残破的网线。露水不知昨夜风雨几重,它只是纯粹地折射朝阳,把每道裂痕都变成光的甬道。这何尝不是真正的勇毅——真正的勇者不是身披铠甲冲锋陷阵之人,而是那些看清关系的脆弱性后,仍愿意相信晨露会重新缀满蛛网的人,依然相信会有新的晨光来缝补昨日的缺口。 不如学学深冬的梧桐吧。当最后一片枯叶飘离枝头,它既不追悼逝去的华盖,也不急于萌发新芽,只是把所有的力气都用来向下扎根。待到来年惊蛰,那些曾被看作孤独的蛰伏,都会化作漫天新绿。 原来所有关系的终结,都在教我们如何成为自己的故土。当我们在心田深处培育出足够的丰饶,便能如竹立山林:风来时不失其声,风去时不改其志。根系深时,自有静气穿尘而过,将往昔种种,酿成滋养生命的甘泉。 #散文 #原创散文 #原创 #今日文案 #爱情 #友情 #亲情 #如何安放内心 #情缘聚散







评论:
এ᭄醉梦生 ‮☕旭 ‮‭: 此子才情横溢,文思泉涌。执笔挥洒,字字珠玑,句句锦绣。论事述理,条分缕析,鞭辟入里。抒情写意,婉约细腻,动人心弦。观其所作,如沐春风,如饮甘霖,令人叹为观止。真乃文中之豪杰,笔端之英豪也。
凉城旧人: 难过也是真的吧
作者: 希望此文帮助友友别在坏情绪里待太久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