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en发布时间: 2024-04-07 00:23:16 浏览:1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推荐一本书 #推荐一本书 何伟(Peter Hessler 彼得·海斯勒)所描述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得就像我们在镜子里面看到自己,而那种陌生就像我们偶尔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眼睛时会有的那种恍惚的陌生感。 何伟是个“狡猾”“阴郁”的美国人: 关于“狡猾”:从他给自己起的“何伟”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文名字,并且选择了涪陵这个远离大城市的落后小城任教可以看出他的“聪明”:一个志在成为一个作家的人,如果想要了解一种异域文化,最有效的方法无疑是去到它最“落后”的地方,并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参与其中,另外,从书中他对一些事情的反应来看,他确实是一个“聪明人”。 关于“阴郁”:何伟是读过鲁迅的,但我相信他也读过林语堂,林语堂的绝大部分作品的都是用英文写的,像何伟这样一个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人,是不可能错过的,但显然何伟更喜欢鲁迅,这跟他的性格有关系,他是个有忧郁气质的人。尽管何伟没有表现出他从林语堂那里了解到关于中国人幽默和超脱的一面,但他也不会或者不可能像鲁迅那样去批判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这不属于他的文化,他自认无法洞悉这其中最本质的东西,所以他尽可能用一种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去接纳这些事情,尽管这一步步加剧了他的心理负担。书里面他与擦鞋匠的冲突是他这种压抑的一次爆发。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并不是源自对某一个具体对象的爱或者责任,而是一种自发的情感,这使他更显得诚实。“诚实”是一个好作家必须具备的非常重要的条件。 所以这个评价没有贬义的意思,相反,这种性格让他可以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利用他特殊的身份恰到好处地同时以一个参与者和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发生在他周边的一切。 相比那种经常把“骄傲”、“伟大”之类的陈词滥调挂在嘴上的令人作呕的浮夸,一种诚实的态度更让人显得从容自信,一个人要成长到可以坦然面对哪些曾经的苦难和不堪,才能说是一种成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有时我们需要一面镜子,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的眼睛。



评论:
空集: 好书。他本来想一直留在这里的。可惜也走了
作者: 我觉得他不会一直留在涪陵,但他想留在中国,可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