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②·华生 007
第四章 恐惧心理:简单行为背后的心理内涵
目录
①恐惧的根源来自家庭
②反条件作用之于恐惧的治疗方法
③家庭生活如何避免恐惧
④运用条件消极反应纠正孩子不当行为
正文
⒊家庭生活如何避免恐惧
儿童的消极反应是怎样产生的,其根源在哪里?
在探讨这一问题时
还是需要先回到另一个问题中来
那就是儿童的恐惧心理反应
大家应该记得
我们关于儿童的恐惧心理反应有过详细地论述
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回顾,以便下个问题的讨论:
⑴
人类
在婴幼儿时期
就表现出了恐惧反应
我们除了害怕陌生人之外
对一些物体和情境也会产生恐惧心理
⑵
随着年龄的变化,恐惧的对象也有所变化
一般情况下
2~5岁的儿童
对①等现实情况的害怕心理已逐渐减少
但是对②等想象中的害怕心理会更加强烈
①噪音、陌生的物体和人、坠落、身体失去支持或突然被移动
②生物、黑暗、动物以及有伤害的威胁,如落水、火烧
⑶
我之前给大家展示过:
当儿童感到恐惧时
①
会试图逃离令他产生恐惧的物体
②
会跌倒、苦闹、惊叫等
③
恐惧反应
会使儿童出现神经兴奋症状
主要表现有呼吸加快、心跳增速,瞳孔放大
无疑
这些对于儿童来说会导致很多问题
尤其对他日后的成长发展非常不利
因此
作为家长对儿童的一些消极反应
一定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事实上
在每个家庭中
都存在着令儿童产生恐惧的条件:
从最简单的例子中便可以窥见一斑,比如
①
家里的噪声
这些噪声对于~来说
足以成为产生恐惧的条件
@一个行为系统还没有成熟的幼儿
正如下面这些情况:
②
当夜晚降临时
你将~放到床上就寝
但他似乎妨碍了你的活动
于是你离开他的房间,并将门“砰”的一声关上
@还没有完全进入睡眠状态的孩子
③
孩子
被你安置在一个房间里睡觉
微风吹拂的夜晚,房门窗敞开着,被吹得啪啪响
而这时,你没有走进孩子的房间
④
深夜
正当孩子睡熟时
天花板上的吊灯灯罩突然掉落下来
或者挡在婴儿床前的屏风突然倒下
⑤
每当暴风骤雨的夜里
房间中的一些物品,如瓶瓶罐罐之类的东西可能会突然从桌子上掉落到地面
⑥
…… 所有这些状况的发生
对于儿童来说都是让他们产生惧怕心理的因素
这些情况下发出的响声
与我们实验室里~没有任何差别
@对小艾尔伯特猛然敲击钢条所发出的声响
它们在
一点一点地对其惧怕心理的产生发挥作用
也可以说
它们在塑造着你的孩子:
我曾经做过调查
①
最初孩子对闪电并不惧怕
就算把他放在一个没有光线的暗室中
将一束强光照到他的脸上,他也不会害怕
②
但
对于头顶上轰隆隆的雷声却十分恐惧
③
因此说
他恐惧闪电源于雷声的作用
观察显示
一个暗室里的孩子
在突然听到巨大的雷声
因此产生的恐惧可达数日或者更长时间
另外
恐惧的另一个来源与生活息息相关
那就是
当儿童身体遭受创伤时
如被火烧伤、被重物挤压或被成人掌掴
这些都会引起孩子的害怕退缩心理反应
因为
一个婴儿降生后
就会使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从某处退缩出来
避免受到伤害,这种反应也叫躲避反应
在生活中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
一个儿童的手
突然被火灼烧到或者受到击打
会很自然地将手拿开,或者躲到一边
这些消极反应是怎样产生的呢?
我认为
①
除了对痛苦的躲避之外,家庭是主要因素
②
也可以说
儿童的恐惧源自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为
③
而且
这种影响是日积月累的,因而根深蒂固
在~方面
成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儿童的恐惧心理形成方面
正是成人让自己的孩子产生了消极反应
因此
当个体长大后
也会躲避一些人和事物,或者躲避某些地方
这些都是消极反应的表现
实际上
正如恐惧反应一样
消极和退缩反应也是条件性反应的结果
比如
让一个刚会爬行的孩子去碰触火球
当他的手刚一碰到火球后,就立即缩回来
而类似于这样的实验,并不需要太多
有时
只需要一次
儿童就再也不会用手去触碰火球了
并且再次看到火球后还会躲得很远
有了这样的经验
孩子就受到了消极火的制约
只要看见火,会立刻将手缩回来
从上面的论述中
相信大家已经明白我所表达的意思:
那就是
①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其恐惧反应和消极的躲避反应
主要是家庭造成的,父母的责任很大
②
而恐惧心理和消极反应
对个体成人后的生活工作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③
因此
及时对儿童的恐惧心理和消极反应给予纠正
是十分有必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