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世界不言不语,时光荏苒不止。发布时间: 2024-12-31 12:42:23 浏览:17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这应该是最后一条分享了,谢谢所有读过分享的人,也致那些已经离开的人,祝福大家新年一切都能比现在比以往都更好。 这书在几个月前就定下目标读完它,奈何几个月下来,别的书翻了上百本,这书却进度缓慢,月初在自己精神进入巨大困境后,想着读它或许能有解法,沉浸其中发现我这种道德与文明的逆贼压根就不喜欢这书,这几日不眠不休的去攻读它,不止是完成既定计划,更是想摆脱自我精神困境,寻求慰藉的依据,发现一切只是妄想,我这种人精神根本无处可依。 人的认知提升后,普遍性的怀疑就存在着,人都不信人了,不信各类形而上,不信神了,世俗时代的普遍性精神危机,谁拯救得了谁? 意义,终极意义已经荡然无存的时代,意义彻底的平庸化。 意义就像垃圾堆里那些被剪去头像的超大婚纱照制品,不断的建立与抛弃,在日常里反复,曾经被庄重强调的各类形式的意义,事后也许就不过尔尔。 今天又是跨年夜了,很多人又在那安排着如何安排这一夜,跟谁一起?何种形式?意义也许又是和过往每个节日无差的、一样只有及时性的基于当下渴望的聊复尔耳。 几年前的今天,一个女孩打来电话,跨年时刻给我唱了《至少还有你》。虽然我们没有一起过一天,但也是我这些年来距离爱情最近的一次。我不知道我让她把我拉黑后,她渡过一段怎么样的时光,也不知道这几年过得如何,希望其一切如愿吧。可能我这种人压根就不配拥有,不过我每个今天都会记起并怀念那些强烈的灼热的情感,虽然我没敢去接纳它。 感觉每句话都在脱离书本身,书又如何?从离开学校后起,我就再也没被作品或作者给魅惑到了,任何导演、学者或作家建立的世界都未能形成让我膜拜的神殿,我总是习惯性的去解构一切,不止艺术,还有世俗。 世俗?不世俗?这是个大问题,我不懂如何分辨的问题。看这书时,脑海里辩证的问题也是,查尔斯泰勒所表达的所追求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如何不世俗吗? 祛魅是这个时代的普遍性,全面祛魅,人人彻底的世俗化,连那些纯粹的崇高的梦想、友谊、爱情……,都通通不信。 可是如何重构高于世俗的精神呢?打个爱情的比喻,就像这个世界的人,普遍性的怀疑爱情,即使无数曾经相信把爱情的人也给彻底摧毁了信念。 我感知的世界是这样的,意义消失,神圣不在,世俗时代,人就是不得圆满。 圆满这个词,只在烂俗爱情故事里,那些爱情不得圆满的人,用“这一刻的相逢就是圆满”之类的话语做自我安慰罢了。 从当年发现这里的分享功能性完美的匹配了我的诉求,几年时间里,在这里两千多的分享,全是从书与电影抽离之后残存情绪的打发,也在其中确实收获了三五个能沟通内容的聊友,只可惜他们都已不在了。 他们应该都有各自的遗憾,我也没问,只是如今这里也让我很遗憾。 分享到这吧,如果有一天,消失的人还能再来,也许我还会再分享,但如今这里让我很难过? 也许是暂时告别,也许永远告别,谁知道呢? #世俗时代



评论:
一一: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配呢?你内心有什么准入制吗?
译心: 再见或再也不见
烟火悠然: 继续分享吧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