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的“诗化(poetrize)”】
*如图以海子《阿尔的太阳》为辅例。
1️⃣选词的诗化
ᐅ 读诗时主要分类为“实词”和“虚词”。
“选词的诗化”主要涉及“实词”;
“造句的诗化”涉及“虚词”;
所以优先读取诗中“实词”。
ᐅ 以《阿尔的太阳》为例,以阅读文章的方式解读:
“陈述了梵高到法国南方小镇阿尔隐居、并进行绘画创作的情节,而后加以描写了梵高的内心情绪。”
但诗歌是“诗化”后的产物,不得已去回推动机:
“此般陈述情节的动机、词语选取的动机......”
ᐅ 海子并非在讲众所周知的“梵高去阿尔潜心绘画”的故事;
而是从梵高的诸多故事中,筛选出了“梵高去阿尔”这样一个“整体意象集合”;
海子借这个意象集合隐喻自己内心。
ᐅ 具体到意象集合里,选取的实词包括:
“到、南方、去、血液、情人、春天、月亮、面包、不够、朋友、少、一群、苦痛、孩子、吞噬、一切。”“选词的诗化”类似于排列组合中的“组合”,妙处主要在于“组合”本身搭配出来的效果。
若只是浅读诗中组合,也仅仅在描写梵高去阿尔且内心苦痛的事而已。
ᐅ 以“到南方去”为例:
“到南方去”并非事实的陈述,而是附加了联想的短语。
“到南方去”可以联想出“南方更暖、南方接近太阳、去南方追寻自由、去南方感受自然的热情、去南方释放压抑、南方有金色的麦田向日葵与太阳的金色呼应、南方有更清新的空气更清澈的夜空与温柔的星星月亮、南方有淳朴的村庄与美好的人......想去南方的人期待在南方找到更多的未曾见过听过做过的事”。
ᐅ 只有平日里积累词汇想象的库,才能理解感受每个词语关联到的丰富的「想象词场」。
ᐅ 创作一篇诗歌,诗人本质上是在:
把有着各自“想象词场”的词汇聚合在一起;
这些词场有些相关联、有些互补、有些平行、有些无关但能相互辉映;
只要改动其中一个词汇,就会使所有词场间的协作,整体感觉被破坏。
2️⃣造句的诗化
ᐅ “到南方去,到南方去”,类似这种诗的口吻、歌的节奏、突出了情感(跃跃欲试的期待感),即“造句的诗化”。
ᐅ 站在诗人的位置上去剖析句子的创作动机:
在“去到了南方”、“到南方画画”、“旅行,向南”等相似含义的句子中,为何断舍离出了“到南方去,到南方去”的最终写法?
诗人为什么喜欢这样的写法?诗人为什么想塑这样的节奏、句子逻辑?
ᐅ 对于造句的诗化,实在提炼不出规律,只知“造句是须诗化的”定律。
这或许就是奥美文案女王林桂枝所说的“心语”?
只能建议到“不把句子当作基础的陈述”。
ᐅ以选段“你的血液里没有情人和春天,没有月亮,面包甚至都不够,朋友更少,只有一群苦痛的孩子,吞噬着一切”为例。
这几行节奏是连贯的:
首先是用“否定的存现状况”铺垫,再对比“实际存现着什么”的节奏;
其次,前面的铺垫还是顺承且递进关联着的连续排比。
而排比中的每一项,都指向一些附属了想象词场的意象。
如果你只能从引用诗句中,读到简单的排比递进反衬,其实是在以读课文的形式读诗。
ᐅ关于虚词。
“你”,代词,让诗行变得有一种对话倾诉感。
“没有…没有…甚至都不…更…只有…”,不是在表示客观的陈述逻辑,而是表示一种语气。
通过语气的巧妙设置,可以感受到诗人精心调制的节奏美感。
3️⃣篇章的诗化
ᐅ “篇章的诗化”是前后各句之间的或明或隐的关联。
实现原理上与“造句的诗化”类似。
ᐅ “造句的诗化”是在排列词语成句;“篇章的诗化”是在排列诗句成篇章。
但在效果上,“篇章的诗化”让整篇诗歌具有丰富繁复的层次感。
可以类比到“旋律和弦”与“和声和弦”,参考出不同效果。
ᐅ “造句的诗化”只是在一个句子内部或一组连贯的短句里,形成“词义想象场”的精心搭配。
“篇章的诗化”会围绕着一个主题或一个气氛,来形成多个句子里所有词汇之间彼此关联或交错的层次。
ᐅ 诗歌的写作与阅读,都对积累的“诗化库”有着必然要求。
诗人们不甘于停留在寻常的语言使用与文章修辞。
“不容易得到但得到之后会更美妙”正是诗歌乐趣所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