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上,有沒有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萬全策?”
“徐賓自己對萬事萬物沒有看法,一切都是以大案牘朮為准。”
“沒有自己的意見,豈不是廢人?”
“也不是完全沒有,衹是總拿捏不准對還是不對。一個人的觀點,總會受他的經驗和視野所限,唯有大案牘術,它集合了千萬人的故事,才能給我最接近真理的答案。”
“莫要多言,解決一切問題的終極辦法?”
“活著。解決一切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活著,衹要還活著你才能辦好自己想辦的事情。”
“士,有死節一說。”
“其實說到底,不就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嗎?一個人若自信有用,能夠幫助他人,那為何要去死呢?自然是活著好啊,于人于己都好。”
——《長安十二時辰》
這段話,在原著里是沒有的,純屬心裡矛盾的描寫。
任何價值觀都是有時代性的,同樣的話,在我們小時候可不是這樣的取向。
看書看劇,能看到很多時代的風向標在悄然改變,當然人可以暫時拒絕接受改變,但如果100人里,有20人,50人,80人……已認同這種改變時,該如何選擇,這才是矛盾的重點。
活著,依舊是活著,為什麼活著,為誰而活著……
要活著,而且還要活得明白,活得精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