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流浪的猫
2021年11月,我初见它,它被母亲抛弃,开始流浪社会,它病了,可能它的母亲也觉得它无法活下去吧。初见它很凶,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凶巴巴的嘶吼让我离它远一些,每靠近一点点都会发出嘶吼,然后就被我用衣服蒙住带回了家,照顾几天病就好了,医院也没去,它就健康的活了下来,现在也身体健康的活着。
《我们与猫的距离》
突然间发现我们现在的生活与流浪猫好像分别并不大,除了语言不通,行为模式有着区别,其他的遭遇相差无几,流浪猫每天也要为生计辛苦的奔波,就像人们每天上班去劳作一样,时不时的流浪猫也要遭遇驱赶恐吓,就像上班的人们要被批评甚至谩骂,到了季节流浪猫要发情,人们也是,钻树林猫会,人也会啊,聪明的猫会在受伤的时候楚楚可怜的求助人类,有时候这种楚楚可怜就会被好心人收养带回家开启拆家的模式,人又何尝不是呢?楚楚可怜的时候又何尝不可以换来这样的机会呢?是的,也可能换来的也是更加残酷的鞭策,但是这个不就是颜值与演技决定的事吗?颜值好的猫,演技好的猫肯定更容易博得他人同情,也会在日后拆家的生活里更容易得到宽容,那么流浪猫也有丑陋的、凶悍的、脾气暴躁的,不被踹一脚就是每天生活的幸运吧,即便少了人类高等动物的霸凌外,流浪猫这个群体也会总有猫惦记找机会揍它一顿吧,这种人生活中不也比比皆是吗?有的猫嘶吼的声音又极其难听,也尝尝换来一顿暴揍,或者出现群体性排挤,让它只能活在远离猫群的那种垃圾堆中觅食生存,幻想自己这样的千里马为何就遇不到伯乐呢?结果只会越糟糕的心态就越暴躁的活着,走到哪里都会被猫群排挤,余生只能苟活,所以立人设与立猫设都是对生存环境的一种妥协。
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有家庭的就好比一个猫群,有固定的住所和伴侣、家族成员,一切都是固化的模式,守地盘,照顾家庭成员,也会犯错,睡其他猫,导致家庭矛盾。
流氓的猫也一样,要么楚楚可怜、高颜值、好演技去混个好家庭安度余生,要么就努力拼搏打出一番成绩,要么就随波逐流在群居里面混的一席之地,要么四处流浪吃了上顿没下顿,要么就是仇恨一切群体生活的猫,嫉妒的同时每天暗自辱骂,暗自搞动作预谋上位。
其实我们的模式是完全一样的,都在斗争都在演戏,都想不声不响的就得到最好的生活,但是永远不要忘记自己不是伊斯坦布尔的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