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al Education
#我们为什么在一起
看到一篇文章写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我觉得很有意思,分享给你们。
全文围绕着一个观点:爱情的选择是由一个人对于“实用性”和“审美性”的需求决定的。
围绕着徐志摩的三个女性,张幼仪(实用性)、林徽因(实用+审美兼具)、陆小曼(审美性)展开。
“徐志摩这只花瓶呢,就只能插陆小曼这支花儿,张幼仪他嫌弃她笨拙。
而到了张幼仪的第二次婚姻,嫁了个医生,这回就找对了花瓶。
为什么呢?
因为张幼仪的优点,徐志摩根本不稀罕,因为不稀罕,所以也看不到。
虽然张家有钱,但是徐志摩自己出身也不差好不好?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接受新式教育,出国留学,这种人,他对“实用性”根本没啥概念好不好?”
文中还有一个观点:“一样东西,一旦特别实用却不美观,就会让人觉得档次不高,女人同理。”
徐志摩多爱“审美性”,看他对陆小曼对林徽因的好就知道了。
这种“审美性”对张幼仪非常残忍。
“某种意义上就是承认自己“输”。你自己引以为傲的那一套,男人根本不在乎。
而这种困扰,我想很多“正派硬气”的女人都有,包括现在的女人。
我们觉得男人们的品位实在太差了,他们喜欢的女人,我们都匪夷所思,但是我们并没有任何办法。除了表示我们不稀罕这些男人外,但是很少有女人是真正不稀罕男人的。”
“林徽因呢?有着陆小曼的“皮”,张幼仪的“骨”,很知道讨男人喜欢是怎样的,但是私下的性格其实非常强势和实用。
她的太太客厅巴拉巴拉,月夜对镜自鉴自己多美巴拉巴拉,徐志摩死了搞块飞机残骸挂在家里天天看,这是“陆小曼”浪漫做派,但跟徐志摩交往后,回国一转脸又跟梁思成结婚,婚后跟梁思成能熬那么多苦日子,包括在李庄的艰苦跋涉,研究建筑学,这又是“张幼仪”的实用作风。
林徽因根本不会选择徐志摩,哪怕她爱徐志摩。”
还有一组互为参照的是梁思成和林徽因、林洙。
“梁思成找林洙的时候,不惜跟家人翻脸,那不是源于爱,而是源于“实用”。
一个人老了,就知道儿女再好,也起不了多少作用了,最后还是要靠伴侣的,假如这个伴侣能干,会照顾人,比自己年轻健康,就非常合格了,哪里还顾得上是不是灵魂相通。
“衰老”是“审美”拯救不了的,只有“实用”能支持,所以梁思成坚决要娶林洙。”
但是——
“梁思成临死要跟林徽因合葬,到死还交代林洙照顾林徽因的寡母,各位,这才是爱情啊,是林洙把再多梁思成写给她的私人信件放出来都无法比拟的“爱情”啊!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这种爱情,是林洙永远无法拥有的。”
很残忍的是,人的需求是根据历史进程、成长方向决定的,所以,爱情总会变化。
评论:
甦子: 说的真好
吃瓜群众: 看得懂字,看不懂爱情
只觉得人就是拿来用的,
有的在地上有的挂墙上
胡言乱语
独行的佐罗: 最后一句,金岳霖可不认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