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朋友是这么做的!
孩子每天回家后都会做一页的数学题。起初她很乐意做但慢慢的开始对这件事很抗拒,最后就不做了。
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最初孩子很喜欢做题现在却不愿意做了?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分析大体是如下三个原因:一、做题这件事不是来源于孩子的兴趣而是妈妈的要求。二、做题占用了她玩耍的自由时间。三、孩子完成题目后,正向反馈不及时(集小红花奖礼物)。
我和孩子有个约定:做对一页就给她小红花,然后集齐10个小红花便可换小礼物。
孩子角度:因为小礼物的吸引力,所以一回到家就开始做题,但是随着题目越来越难出错率越来越多,她得小红花的次数降低,所以就觉得这个事没有再做下去的意义了。
家长角度:错这么多题目,肯定好多知识点不会,于是不停的给孩子讲,让孩子改错再给她出类似的题检查她是否已经掌握此类知识点。
慢慢的反复几次,孩子的兴趣变成了情绪,她感觉额外做了题却没有得到她想要的奖励。没有了自由,甚至还换来我的批评。孩子厌学情绪便会因此累积。
换个思路:
和孩子商量好,孩子做完一页题目完全正确得两朵小红花,或者只要改正错误也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这时孩子又有了兴趣,会认真做题,认真改错,不会的主动问我。
因为她又有了得小红花的希望。用了这个方法孩子的小情绪再次变成了兴趣。
所以,当孩子有小情绪时我们不要试图改变孩子,而是更换一种思路,可能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好的教育,不是委屈孩子,不是给孩子立各种各样的规矩,而是家长懂得四两拨千斤的技巧;懂得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懂得尊重与共情。
风播孩子教育,共赏!
评论:
铱梦(已婚):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