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曹操在史上的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11月下旬开了本《曹操传》,不足230页,由于最近琐事较多直到今天才读完,从小就迷上《三国演义》,里面有神鬼莫测的诸葛亮、白马银枪的赵云、宽厚仁义的刘备,当然还有好人妻、奸诈狡猾的曹操,一直的愿望就是最后蜀汉统一天下。长大后接触了一款游戏《三国志》,点开后发现:这曹操怎么各项数值这么高???加之近些年对三国的了解,愈发深刻地明白了那句话: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是根据各个时代的要求而不断变化的。但无论什么样的时代,一般都认为只有他们的理解才是真实的。采用该时代所需要的理解方法,使历史人物为自己的时代服务。
“尊刘反曹”“帝蜀寇魏”也许更符合大部分人的价值观,但却忘了汉献帝“衣带诏”事件,这位“汉室宗亲”选择逃避,而陶谦“三让徐州”是否又真如书中所讲?历史有无数种面孔,但人物能力出众与否是很难抹黑的。“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许劭的这句话是曹操一生的写照。
身于盛世,袁绍应该更有成就,乱世造就了曹操,自陈留起兵开始,曹操南征北战打下一片江山,始终是最耀眼的那颗星,然如此能人,南征张绣因为好人妻痛失一锤定音的机会,后又因征战顺利而膨胀,败走赤壁错失一统天下的局势。
此前读了《厚黑学》,加之读完这本书,更加觉得曹操“心黑”气质更值得去学习,如我置顶的瞬间一样,过于懂事并不是好事,亦正亦邪才能有所建树,若倾力辅佐汉献帝,只会加速朝代灭亡的进程,“脸厚心黑”才能更好立足于世。
之前看评论,很多人觉得官渡之战曹操赢得侥幸,诸葛亮的评说“非惟天时,抑亦人谋”很好地进行了反驳。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曹操迎帝许都、招贤纳士,持续发展拉开了与吴蜀两国的差距,可见注重人才培养无论何时都是发展的主旋律。
最后也想说说曹操所开的“立贱”先河,其背后存在纠正外戚干政歪风的考虑,但更多的是我此前看到的一句话:贤良淑德才是必杀技。依个人之见,无论何时,女人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素质的提高上远比P图、化妆更具性价比。
复杂丰富的人生经历,多重鲜明的性格作风,数个领域的杰出建树,曹操赢得时人的高度关注和后人历久不衰的评论,或赞赏或崇拜或谴责或讥讽,对其功过是非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也许永远不会停止......

评论:
往后余生: 女人确实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内在素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