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老家,到一个堂哥家吃席。
他家的院子布局和我小时候的印象一样,但又有“改朝换代”的感觉。
小时候,他家堂屋是三件破旧矮小的蓝砖房子,东屋是四间红砖大瓦房,比堂屋高出一大截,台阶有三层高。大门朝南,是用砖随意垒成的,木栅栏门,紧挨大门的是一间南屋和厕所。
他家西侧是我叔和奶奶的院子,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奶奶原先住在临街的南屋,是两间老式的土坯房子,后来在房子的对面,盖了两间红砖的房子,老房也就拆掉了。叔叔是老小,和奶奶同一个院子,住在院子靠里面的三间房子。院子中间有一颗大枣树,每年八月十五全家都去那里打枣,然后分吃。平时我们就在树下面“拿石子”。院里有一口旱井,每年天冷了就把红薯放进去保存,放到第二年也不会坏。
现在堂哥家的大门已经改为高而阔的大门楼,南房也成了窗明几净粘着瓷砖的洗漱间。老堂屋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三间宽敞的大房,门台有半米多高。原来阔气的东屋像年迈的老人,弯下了高高的脊背,门台已经被院子覆盖,不复存在。
奶奶家因为一二十年前搬离这里,无人照管而荒凉惨淡,房屋的顶塌了,显得矮,小,凄凉……听说枣树也不爱结枣子了,但草却疯长……
像过去了几千年……
评论:
长安一梦(Andy): 文采不错
凡夫俗子谦谦君: 真是好文笔
作者: 谢谢。
确实是心有触动了,不写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