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到琼瑶过世的消息,突觉一阵恍惚。 虽未拜读过她的文字,但童年也是从她的作品累积而成。 一个作者的逝去,该是美的,我看过她的遗书,有人说她的遗书是新时代的自我觉醒,是自我的尊重与选择,是如她所说的翩然。 是的琼瑶将此认为是“翩然”。 但我不知她骗了几人,我在她的字里行间偏生的看出了眷恋与逃避。 几天前,琼瑶在《忆亡夫》的诗中写道:“不如归去,多少的往事,已追忆;多少的恩怨,已随风而逝;两个世界,几许痴迷,几载的离散,欲诉相思。这天上人间,可能再聚;听那杜鹃,在林中轻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啊啊,不如归去。 翩然,是否是另外一种逃避,我不知道。 但不是一种豁达,不是一种自我选择,是了无生趣和垂垂老矣的虚弱。 扪心自问,若有一日我是否如此?是否愿意如此了结和叙述自己的生命?我不知道。 她也眷恋吧,眷恋亡夫,眷恋事业。 若不是这种眷恋,便不会有这封遗书,与那首《忆亡夫》。 她觉得重要,便想着留下什么,她觉得重要,便要以作家的最高“礼仪”生命来结尾。可无论何种离开都是遗憾的吧,遗憾没有多握几次手,遗憾没有与谁真的一起走到尽头。 我没在世界尽头遇到你,不是你的错,可你要在世界尽头等着我,这样才不是骗我。 得到会失去,爱意会消弭,就算坚守还有生老病死福祸不相依。 也许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自她逝去的这一刻,她作品的所有好坏评价都烟消云散。 中国人无法对于死亡无动于衷,哪怕是她再坚挺的黑粉也无法在这个时候攻击些什么。 死者为大。 如果说金庸主宰了一代男人的武侠梦,那么琼瑶也代表了一代女人的爱情。 可最终,爱情与武侠都走了,梦只是梦。 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也恰好证明了青年时的梦,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从这种角度,未尝不能解释她的一生。

评论:
AI苟蛋: 看来我们都有一个“杜鹃”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