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H发布时间: 2024-05-10 23:12:30 浏览:2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又说逍遥游#读杂书杂读书 #历史 #文学 第一部分讲的是鲲鹏蜩与学鸠,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此是人间里头的一种情状,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宋荣子是脱离了人世间观念的初步设计 虽然,犹有未树也 既而讲到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列子是仙人之境,与人类的存在状态不同,方式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这里就算是到了仙人之境,在庄子眼里还是差了点意思,因为犹有所待。虽然与人类所待者不同。如鱼所待者江湖大海,鸟所待者天空。鱼于天未数数然也,鸟于湖海也未数数然也,这么说来人类与仙人又有什么区别呢,仙又有何可羡的呢,这也明示了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是观念的不同,鲲依赖于大海,但鲲竟可化而为鹏,便不再执着于海,而执着于天空了,仙不执着于人世的功名,但仙依然还有其他所求。若乎人与仙皆在一念之间,不同者观念也。 什么才是超越人世与仙界的存在呢 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提出了无己无功无名,这讲的是心境,无关乎人与仙之分别,即混同了二者 庄子又继续举例子,尧让天下于许由,肩吾问于连叔。尧肩吾以常人之姿出现,许由连叔虽非仙,却以非人世常情的角度显现。一旦不对某一事物的汲汲以求,人就获得了某一方面的解脱。 最后是惠子客串了庄子的主场,庄子亲自来演示了一遍,在那遥远的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有一棵无用之大树,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一旦于人世的任务中解脱出来,就变成了一个无用之人,似乎这样才能成为自己,因为人的存在的目的并非为他人所用,不役于物,方得逍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