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后感 #原创读后感
这两天读书太多另外一只眼睛又有点痛了,不过还是可以分享这本书《巴菲特的护城河》的一些读后感,这是今年分享的108本书的第一本:
1,什么是护城河?我们要学会清晰的分辨竞争优势和护城河(书中称为“结构性竞争优势”)两者的区别,竞争就意味着你有我也有的东西,比如纯低价竞争(内卷就是这么形成的),而护城河则是我有你没有的东西,比如一些专利、支付牌照等,护城河看的是长期,保障的是长期的发展和盈利!
2,护城河的价值:书中虽然提到的是针对投资和企业的,如何更好的去做投资选择,对一个企业,如何做好价值判断,但是我个人觉得,其实护城河也是同样可以应用到个人身上的,你是否选择了一个优质的行业,选择一个优质的企业,它是否有护城河,也是一个很好的判断点,包括你该如何在这个领域里面发展出自己的护城河,如何深耕,这对于大多数人,才是更有价值的阅读思考之处!
3,两种经典的护城河:
①、品牌(能够影响用户消费行为的才应该被称为品牌,比如肯德基);
②、置换成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选择差不多的情况下,人更愿意保守的选择已经有的,比如用惯了安卓系统,就不太愿意换IOS系统,再比如微信、各类常用软件,大部分人都不太会轻易更换,还有飞机、汽车高品质的零部件生产商,都是置换成本在起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的网站和软件要快速的发展用户,因为更多的用户本身就意味着更高的置换成本,而且网络还会延伸出从众效应的加持)。至于其他的护城河仅我个人认为在中国都比较容易失效(还有一些极难获取),因为国内的克隆水平太强,比如我通过一整套流程把整个产品成本压缩到了100元,但是完全可能的是,不久之后,你就会看到同行也做到了,甚至做的比你更好!
4,护城河的寿命:护城河并非永久的,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是持续在观察行业和创新的,比如可口可乐的护城河,原先是品牌,现在是多品牌,可口可乐的护城河是在跟着时代的发展而进化的,了解护城河是否存在风险,就可以更清楚掌握护城河的寿命,而比较好的判断方法我认为有3个:
第一个,从当前整个行业发展中找答案;
第二个,突破行业的眼界,从新技术发展上找答案;
第三个,从用户态度那里找答案,如果你听到了用户在跟你说别家的产品如何好,这可能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在告诉你,你的护城河正在式微!
5,企业盈利:关注护城河不代表不需要关注企业盈利,事实上,无论一个企业是否有护城河,我们首先更应该关注的,就是企业是否盈利(虽然有一些企业目前不赚钱,但未来可能赚这的企业都应该按照特例来对待)。
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要发展自己的护城河,你要做的同样是保持对某一领域的观察和创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