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实在性在心理中存在秩序的场合可以被证明,对幸福的要求是这个秩序的基石,心理的实在性产生于要求幸福的事实之中。抹杀掉幸福论的伦理,外表看起来再有伦理性,其内在实质也一定是虚无主义。
个性是多样性的统一,只有构想力能把相互矛盾的多种东西统一起来,创造成一个形式。无论从感性还是理性都无法思考的个性,必须从构想力的角度去思考。和生一样,幸福是想象,即意味着个性是幸福。
——三木清《人生论笔记.第一部人生论笔记.关于幸福》
有时候任何怀疑却会因为它是怀疑而遭到贬低,被视为不道德,尽管怀疑本来也是理性的一个德性。前者,怀疑是一种独断;后者,因试图将怀疑强行灌输到脑袋,这仍然是一种独断。
人生不是存在而是创造,也就是不是单纯地存在着,而是在创作形成之中,不得已而为之。并且由于人们从不可靠的东西出发,所有的创作的基础都源于下赌注。
对于独断的怀疑是有力还是无力,就是理性对于感情是有力还是无力。独断只有是在赌注的场合,才可能是理性的。感情总是单纯地肯定,独断的大多数都基于感情。
纯粹停留在怀疑阶段是困难的,人们一旦开始怀疑,就会成为感情的俘虏。所以真正的怀疑与其说是青葱岁月的东西,不如说显示了精神上成熟的东西。青葱岁月的怀疑不间断地伴有感伤,并最终变为感伤。
怀疑必须有节制,有节制的怀疑才真正配得上怀疑的名字,怀疑意味着方法。笛卡尔已经证明:怀疑是方法的真理性。笛卡尔的怀疑给人的印象是:它并不是极端的,总是小心地保持着节制。
——三木清《人生论笔记.第一部人生论笔记.关于怀疑》
穿透他在自身周围设下障壁的并不是磁带上的声音,而是一个更早的声音,更尖锐,更清晰,他这一生都在努力不去想这个声音,不让它钻进他的清醒的生活中去。
他走在市中心,有种喜悦感,自己好像莫名隐身了。他相信没人看到他或注意到他,也没人记得他。他觉得自己前所未有地强大。
——科尔姆·托宾《母与子.借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