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平平无奇的蚂蚱发布时间: 2024-09-13 18:16:36 浏览:58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孩子总是被欺负怎么办? 昨天在派对有一位妈妈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上四年级,四年来多次被不同的同学欺负,每次事后应对妈妈做的也很好,她也鼓励孩子去勇敢的回击,表示会为孩子兜底,孩子也确实这样做了,那些同学也确实没再欺负她,但总是会换一波人来欺负他。妈妈就有些困惑,是不是我的孩子哪里有问题才导致总是被欺负? 接下来,我向这位妈妈提出了一些问题,了解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孩子的爸爸只有周末才回家,平时基本是妈妈在带。这位妈妈整体来说已经做得很好了,每次孩子被欺负,她没有去批评或者去苛责孩子,而是及时地给他一些关怀比如买孩子爱吃的东西带孩子出去玩,也鼓励孩子勇敢地反击。她平时也是比较理性,很少发脾气,孩子做错了事,也不会太多的批评,只是就事论事告诉孩子某些行为是不可以的。 那你可能要问了,咦,这不挺好的吗,孩子咋会这样? 后续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前几年孩子是由奶奶带的,奶奶经常带着负面情绪和孩子相处、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责骂孩子,会上升到人格层面。孩子的妈妈后来也意识到了问题,就让奶奶回了老家。 嗯,破案了。在这个案例中,虽然父母做的很不错,但作为养育者的奶奶与孩子的沟通和相处模式让孩子的自尊受损,开始形成一种相对负面的和他人关系模式,即“屈从者-强迫者”。孩子在这里扮演了一个屈从者的角色,这样的孩子往往在面对一些轻微不合理的要求、轻微的越界行为、低强度的言语伤害时,会选择忍耐或者回避,而这会被强迫者视为一种“奖励”,从而变本加厉,直到真正的伤害发生,忍无可忍,孩子才意识到问题,但这时,负面的影响可能已经造成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我给了孩子的妈妈以下建议: 1.关注孩子的情绪。孩子是情绪的动物,孩子由于心智尚未发展完全,情绪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培养良好的情绪模式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位妈妈可能需要在孩子被伤害后及时地给到情绪的关注,允许孩子痛苦,和孩子一起去觉察探索情绪,在孩子痛苦时及时地给到情感上的支持。 2.和孩子讨论奶奶和他的相处,用新的经验去替代过去的创伤。由于孩子尚未成年,人格也未定型,这种模式还只是雏形,因此可以在孩子状态好的时候,和他一起回顾过去和奶奶相处时的感受的体验,然后给与孩子支持,用新的经验去替代过去的创伤性经验。 3.和孩子建立日常的沟通渠道,深入参与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妈妈可以和孩子约定好,只要在学校有人说了让他觉得不舒服的话做了会让他不舒服的事情,就要及时回来一起沟通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去感受和思考,引导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妈妈也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解决人际冲突问题的实例,来帮助孩子。 4.学习马修麦凯《自尊》和《和孩子沟通的底层逻辑》。第一本书中关于自尊的形成部分揭示了养育者的不合理行为是如何伤害孩子的,可以找出来,然后结合孩子和奶奶的相处实际,和孩子一起学习探讨。第二本书则是分享了一些提高沟通和相处能力的技巧。 每个孩子最开始都是一张白纸,养育者则是作画的人。当你发现这张纸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好看的痕迹或者是轻微的破损时,可能就得来审视一下养育者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了。孩子是情绪的动物,理性还未发育完全,因此我们在调整时,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以及最重要的,生命总会寻找自己的出路,很多时候,在我们看来是负面的行为模式,但在孩子那里,是他的解决方案和智慧。因此我们在调节时并不能简单地评判指责或者是强行抹除原有的模式,而是要深入到该模式的形成过程中去,寻找到关键节点,进行智慧地调节。 #在线请教群聊军师

评论:
许是(返璞归真版): 很好的观点,使我的孩子旋转
空条徐伦: [花仙子] 写的好棒
Soul群主菌: 说得好好[心满意足]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
说说,一个有灵魂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