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遇見发布时间: 2024-06-16 09:02:22 浏览:3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端】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唐·李隆基《端午》 吃完粽子,補回端午的課。 很小的時候,就存著疑念——端午的“端”是什麼意思? 端午,其實原來是叫端五,意思是一年最中間的一天,書里説一年不是12个月嗎?為什麼五月是中間?這就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如果按華夏的位置,在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之間,冬至和夏至是對應的,但如果放到黃道曆法(按現在的概念是以赤道為基準),和冬至對應的是端午,端午這天在赤道,是至陽之日。 “端”的理解,最形象就是人端著盤子,盤子必要放平,放正,方可不倒不翻。如果用一個蹺蹺板來形容,就是剛好平衡,停在了水平狀態,端的原意是停在中心點保持平衡,引申意才是端平,端正。 端五和屈原,是一個巧合,也是一種概括化的紀念,因為屈原身上有[端],現代的書很具象去寫屈原的鬱鬱寡歡,懷才不遇,其實屈原更重要的身份是楚國的【左徒】,這個官職是楚國獨有的,權力不大,卻是對楚王很重要,你可以理解他在楚王左右提點,也可以理解為輔佐。屈原的不開心,是因為後來楚王聽不進他的話,因為他的話太“端”了。 諸子百家治國都有自己的方法,唯一沒有留存下來是如何做到“端”,蹺蹺板停在中間靜止是很難做到的,所以後來也沒有多少人會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現代追求的是動態平衡而不是絕對的平衡,是一種妥協,還是對自己的流放? 我自雲: 左徒難成十,只可話端五, 从众路行三,心明道歸一。 #讀書筆記 #哲学 #历史 #端午 #屈原



评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