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法律工作者水平堪忧,但在吸引客户方面还是套路很深的,非常善于打造“法院有人”的人设。
我有个顾问单位,姑且称之为A公司吧,它是一家非常大的企业,雇佣了数百名工人,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劳动争议案件。工人为了节约费用,一般喜欢找法律工作者,B就是其中之一。B代表工人和A对簿公堂几次,结果怎么样不提,但他有个特点,就是一迈入法庭就非常亲热地和遇见的每一个法官打招呼,法官也不好不搭理。这么一圈下来,不知情的人都以为他在这儿人脉很熟。
后来有一次,A单位遇到了一个案子,咨询我意见,我说有一定风险,A单位于是找了B委托,原因就是认为A在该法庭有人。结果判决下来,赔付金额比我预测的风险非但没少反而多了。
还有一个案子,是发生在近期的。当事人也是以为一个法律工作者在当地法庭有人脉,于是聘请,结果官司进行到一半一塌糊涂,眼见要输了才找到我,我接手后发现他诉请都搞错了,于是立即变更诉请。前几天案子判下来,法院支持了我方全部诉请。
评论:
AI苟蛋: 法庭上的“人脉关系”,真是深不可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