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木梳发布时间: 2021-07-29 10:47:55 浏览:12 次 发布地: 天气: 晴

        趁着暑假零零星星的看完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 丰富的人生往往由于颠簸的境遇, 茨威格先生是个标准的老派知识分子,他派头十足,且在被打击之前多少有些自命不凡的意味在,甚至对于他“理想中的欧洲”有一种精神洁癖,这也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他最终的抉择。 可当他拿起笔的40年一切都改变了,他熟悉的“公理正义”的老欧洲已经不见,而他所厌恶的纳粹和印象很好却抱有忧虑的康米,将他的故乡变成了思想形态的屠宰场。 抛却其政治观点不谈,从马后炮的角度而言,幼时维也纳的中产荣光,获利颇丰的地中海贸易,在作者的眼中当然是美好的,而后面的毁灭是残酷的。 可我们知道弗朗茨的盛世不过是火药桶上的镜花水月,我们已经没法告诉他这只是历史的螺旋上升,更多看不见的人可以像他幼年一样,同样进出维也纳图书馆,而不需一个“体面的身份”,他在黎明前最浓厚的黑夜自杀——法西斯最猖獗的42年。 毫无疑问,这是次失败的逃避,无用。 半年后,他和高尔基漫步的察里津将发起人类历史上最空前的反攻,而他客死的巴西将收到来自北非和瓜岛的贺电。 现代历史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节奏改变,婚姻、家庭等一切基于契约的伦理是否堪受?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读书 #随笔 #历史 #茨威格 #现代文学

评论:
Monica: 对的。最后一集我看着就是童话[捂脸哭]
Miss li: 我还以为是我的名字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热门说说阅读
说说,一个有灵魂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