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中的认识论】
我们是如何认识事物的
通过此文让大家对哲学中的认识论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认识论是关于知识的理论。我们如何认识事物?认识意味着什么?什么类型的事情是可以知道的?诸如此类的问题。
前苏格拉底派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学和几何是知识的理想形式,后来他的思想被柏拉图吸收,在柏拉图学园门口有句话:不知几何者,莫入我门。
柏拉图说我们需要三样东西:相信某样事物为真的信念、信念的真实性以及该信念的合理证明。对于柏拉图来说第三样东西体现了型相论(也被称作理念或共相),所谓知识到头来就是对于永恒不变的型相的知识。
古希腊三贤之一的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寻找知识,其中归纳和论证是紧密相连的,他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三段论由两种命题构成,分别是前提和结论。经典的三段论包含一个大前提(通常为一般命题)、一个小前提、以及结论。除了归纳和论证,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还可以通过辩证法和置疑法来获取知识,此二者是现代科学两个关键领域的前身。总之,对于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来说,通过观察、逻辑、归纳、辩论,我们可以了解事物产生的原因,这就是知识。
关于知识的获取还包含以下主要哲学流派👉🏻
怀疑论:通过主动对一切事物悬置判断,从而达到不动心的状态。
许多怀疑论者将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实际上生于苏格拉底死后40年的皮浪才是怀疑论的开山鼻祖。怀疑论一度被斯多葛学派和亚里士多德派抛弃。后来被蒙田复兴,笛卡尔则是怀疑论的集大成者,他不仅精通哲学,而且精通数学和科学。他所有的成就是从怀疑一切开始。他说,思考无法独立存在:一定有个事物在思考,而那个事物就是我。因此,我思故我在。
两大现代哲学传统之一唯理论:他们认为纯粹的思维是通往知识的大道。人类的心灵是所有真知识的源泉,他们不信任甚至否认感官证据。此派的代表人物是信奉“自然即上帝”的斯宾诺莎、以及和牛顿争是谁发明了微积分的莱布尼茨。
与唯理论分庭抗礼的是经验论——他们认为知识必定源于经验。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如是描述经验论:我们头脑中的一切,一开始都是通过感官进入的。记忆、想象、理性都离不开最初的感官输入。知识就是对事实的认识,所谓事实就外部世界的东西。唯一认识事物的方式就是亲眼看到它发生了。经验论的开山鼻祖其实是弗朗西斯·培根,这一派的代表哲学家还包括洛克、贝克莱、休谟等。
关于认识论上,还有一个永不过时的哲学家康德,休谟的怀疑论让康德从“教条主义的迷梦”中醒来,他将唯理论和经验论结合起来,他认为心灵在塑造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方面扮演着主动的角色。康德对哲学领域重大贡献是他写了10年之久的《纯粹理性批判》(1781),被称作是有史以来最难懂的书之一。在这本书中,康德给自己定了一个挑战:证明可以存在综合的先天知识。他在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先天形式(范畴)等先验哲学概念。他说,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人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此外,实用主义也在现代哲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代表人物包括威廉詹姆斯、以及约翰杜威等。实用主义者认为,真理无非就是在特定情况下,什么是最有效的。
真理实难寻觅,通常是由语言的本质决定的。人类表达认知的唯一工具是语言。在这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哲学家是维特根斯坦(小胡子同学),他认为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他说,“对于不可言说的,应保持沉默”。和语言学紧密相关的是欧洲思想史的现场重要运动——结构主义,其中心思想是:一切有意义的人类行为只有放到类似语言的结构之中才能被认识,这个结构有语法、有词汇,每个单独的元素只有彼此联系才有意义。
怀疑论者认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唯理论者认为我们什么都知道,所有的东西都在我的脑袋里;经验论者认为,感官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证据,从而形成了关于心灵之外世界的可靠理论。此外还有康德的追随者,他们认为知识是人类心灵通过将宇宙中的原材料切成可理解的小块,主动制作出来的。
认识论还有一个特定的分支-科学哲学,从弗兰西斯·培根的归纳法对科学进行描述开始(波普尔、库恩、费耶阿本德等人提出了现代科学理论,在此不做赘述),紧接着十七十八世纪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横空出世,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础工作大功告成,他们共同搭建了人类对于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思维框架,直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来新的革命,这一框架才被打破。
以上为认识论的大概内容,欢迎补充。

评论:
虫虫: 灵识,生命,生活,痛苦,探索呢?
释迦摩尼呢?
佛的诞生呢?
虫虫: 用一个词汇说灵识,生命,探索论?
作者: 你提了一个不同方向的问题,不过在我看来,佛学跟哲学是以不同的方式去接近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