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赎罪》
电影界BE美学的诠释典范
影片将古典爱情,残酷战争和心理赎罪三个主题融为一体。导演才华横溢,用极为细腻又克制的镜头语言,完成自然叙事的同时,丰富的隐喻和象征,讲述爱与救赎这个悲而美的信仰主题,让你回味无穷,欲罢不能。影片里的三张画面,令人难以忘记。
第一张故事先期,男主因为阶级身份悬殊,爱而不敢的压抑情绪,女主刚跳入过的水池,他不由自主想用手去触碰水里她留下的余温。美到融化…
第二张是男女爱情故事线的高潮,男女主终于突破重重压力和禁锢,彼此袒露心声,爱之彻骨和极度压制的矛盾对冲中,完成了十字架式的凝重激情。赋予了性与爱的高度象征意义。也在不安和背负中,预示着悲剧的逼近…
第三张是故事尾声,由于第三者的私欲犯罪,彻底毁灭了男女主的美好爱情。遭受战争与分离的极度痛苦与磨难,双双陨落,掩埋于历史的汩汩车轮下,无声无息。男主睁着双眼,没能熬过战争胜利的那天,手里紧紧拽着女主曾经给他的信件和照片…
“我会去找你,爱你,娶你,然后挺起胸膛一起生活”“他们渴望在一起,也理应在一起”“他们缘分未尽”…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揉碎了给你看。将毁灭和希望同时发生的那条间歇展示给你,所以它是美的。
然而这样的爱情故事和宏大叙事,离我们现代人越来越远。很多人已经开始难以感受传统悲剧美的厚重和力量感了。所以虚无主义,存在主义和荒诞主义横空出世。
虚无就是一切毫无意义
存在是鼓励人们再次寻找意义
荒诞则是对现实的戏谑和恶搞…
人际关系中,为了生存和自保,很多人除了做麻木不仁,逆来顺受的好好先生好好女士,还会装疯卖傻,插科打诨,这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但仅仅只是为了活着,就几乎耗尽了我们毕生的精力。如此荒诞的笑容里,何尝不是更痛到极致的悲情?!



评论:
Wayne: 确实好看啊 一开始以为是平平无奇 越看越震撼 这本书的原著好像是茨威格,细腻,婉转,一唱三叹
作者: 这部电影的美术,音乐,剧情改编…都堪称经典。对人物阴暗心理的刻画真实又深刻…是英国的一部同名畅销爱情小说。但作者不是茨威格。谢谢交流[你开心就好]